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紧迫要求。本课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遵循过程、机制与调控的逻辑主线,重点研究城乡土地市场由分割到一体化融合的演化逻辑,发现约束条件,重构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有:(1)城乡土地市场:从分割到融合的演化过程分析。发现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现实约束条件,找到"变异→选择→保持"演化基因。(2)城乡土地市场:从分割到融合的演化动力机制。从产权、市场、治理与政府四个角度研究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自发扩展力、市场驱动力以及政府调控力的作用。(3)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宏观调控。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可行性,探讨自主治理机制与成员权退出机制,探讨有形市场建设、土地管理体制以及相应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本课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城乡土地市场由分割到一体化的演化逻辑,发现约束条件,重构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1978年以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是效率更高的市场制度替代计划制度的过程,形成“边际上的持续的渐进变迁”,但2003-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呈反市场化发展的态势。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下降,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下降又与中国政府不断强化对农地非农化的管制有关。失地农民普遍对征地制度不满意。失地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评价主要受征地制度本身及关联制度的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关系,拐点是25.33%。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以及加快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土地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西部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土地市场化改革步伐,有助于中国跳出土地市场化的“低水平陷阱”。现行国家垄断一级土地市场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在条件合适时,允许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适当的方式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是一种较优的政策选择。不仅如此,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产权,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保障我国中国的粮食安全,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提升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城乡金融统筹发展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基层治理重构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 基于广东省探索实验的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水平测量及其进程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要素流动及其收益共享的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