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迷走神经消融是房颤消融领域的热点,该策略能明显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基因治疗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单纯疱疹病毒(HSV)具有嗜神经性,可感染分裂终末细胞(如神经细胞),并可在神经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因此被首选为神经细胞基因转导的病毒载体。钠碘同向转运体(NIS) 是一种主要位于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糖蛋白,它利用跨膜钠离子浓度梯度作为驱动力将碘逆浓度梯度转运入甲状腺滤泡细胞, 使甲状腺内碘浓度达到血浆生理状态下的20~40 倍。结合房颤去迷走神经消融和疱疹病毒嗜神经性及NIS的摄碘性,我们设想经心包通过HSV载体介导将NIS基因靶向导入房颤犬心房迷走神经节的神经元胞体,将心房的迷走神经节定位,其后给予放射性碘,由于NIS的吸碘特性,使放射性碘浓集于神经元胞体内,局部发挥杀伤作用,达到与房颤导管去迷走神经消融类似的作用,从而简化或辅助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治疗提供另一种选择。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去迷走神经消除房颤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课题的目的旨在观察去除心房迷走神经后对房颤相关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制备可过表达致凋亡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选择性破坏心房迷走神经细胞,然后通过电生理检查评价去迷走神经对房颤的影响。结果发现:1. 选择性过表达致凋亡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可安全有效地转染并诱导迷走神经细胞凋亡;2.部分迷走神经细胞凋亡使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房颤诱发率降低、诱发窗口变窄。科学意义:本研究尝试利用基因治疗方法干预心房迷走神经,明确了迷走神经对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作用,也为未来房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基于EMD与小波阈值的爆破震动信号去噪方法
转基因治疗“消融”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靶向转导Gαi2 C-terminal peptide基因去迷走神经治疗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非接触式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实验和应用研究
免疫毒素介导的选择性去迷走神经对心房颤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