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超干贮藏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能、能有效延长种子寿命的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含水量的多样性和最适含水量预测方法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作为种子获得耐脱水性的物质基础,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与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却被忽视。我们将利用不同类型的种子(大白菜、黄瓜、花生、玉米、小麦、辣椒)为材料,测定种子中不同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糖类、蛋白质、两性物质和抗氧化剂)的含量;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期的发芽率、活力以及生理变化,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探索不同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与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含水量的关系,筛选相对简便的判断与处理指标,建立一种新的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含水量的预测方法,本项目的完成将为种子种质超干贮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深对不同植物种子耐超干能力及超干贮藏效果规律的认识。
种子超干贮藏是将种子水分降至5%以下,密封后在室温下贮藏种子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现,种子超干贮藏有一个最适的含水量。研究同时发现,不同物种以及不同品种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不同,通过萌发实验来确定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需要相当长的时期,很难对每一物种及其不同�%2���种子的最适含水量进行测定。因此,寻找一种通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来预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已成为种子超干贮藏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是种子获得耐脱水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决定了种子忍耐低含水量的程度。因此,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与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直接相关,理论上可以通过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来预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本项目选用不同类型的种子(大白菜、黄瓜、花生、玉米、小麦、辣椒)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种子中不同脱水保护性物质(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两性物质和抗氧化剂)含量,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期的发芽率、活力以及生理变化,确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本项目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不同,由此推出不同的回归方程。在15℃条件下,最适含水量可由淀粉和VC含量推断出来;在25℃条件下,最适含水量可由脂肪和非还原性糖含量推断出来;在35℃条件下,最适含水量可由脂肪、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推断出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超干种子脱水敏感性及耐干力机理的研究
耐脱水蛋白与超干种子活力关系的研究
超干种子耐脱水性的生化、分子生物学基础
三七种子脱水敏感机制及其贮藏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