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ic risk, provoking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both academia and regulato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will attempt to examine systemic risk focusing on China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It aims to exten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by allowing for time-variation this study will extend research in risk transfer by investigating systemic risk in both time and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s. Second, it will be among the first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risk transmission among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largest Chinese banks. The study also plans to construct a global spillover index of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nalyze its change over time and affecting factors. Finally, in addition to commercial banks, the sample of this study will also cover securities firms, insurance companies, etc., exploiting the role of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isk transmission in China. In summary, the study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risk transfer amo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t will shed ligh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providing the rationale for future decision-makings by regulators.
近期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引发了学术、实务和监管等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研究不同,本课题拟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系统性风险,并计划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拓展现有研究。一是计划通过构建一个加入时变特征的创新性实证框架,同时考查时间维度和横截面维度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以此来拓展风险传递研究。二是尝试首次全面准确揭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动态转移结构,拟构建一个全球风险外溢指标,来考查其随时间的变化和相关因素的影响。三是在研究中国金融风险动态传递结构时,不仅拟考查银行,还将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纳入进来,分析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国内风险传递结构中的作用。本课题预期不仅可以深化学术界和实务界对金融风险传递机制的认识,还将有助于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最终为监管部门优化监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虽然现有基本事实都强调了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中的重要地位,但相关文献却并未对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冲击传递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项目采用修正后的溢出指数方法,首次在控制了来自四个主要国际金融部门(美、英、德、日)的影响后,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冲击风险传递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及其最新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尽管银行仍占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已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并对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发现为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证。与此相呼应的是,我们还第一个从实证角度发现了根据样本期间股票市场的表现,中国保险公司从风险传递的角度来看,非常类似于商业银行。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金融部门对四大发达国家金融部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对日本金融部门的表现上尤其突出。其次,该研究还通过探索中国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冲击风险传递网络,为有关系统性风险文献的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自2008年以来,世界上十家最大的金融机构中有四家来自中国,但该研究还是第一个尝试全面研究中国金融冲击传递结构及其决定因素的。虽然四大国有银行仍在银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样本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通常比四大银行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但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的相对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巨大的变化。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货币相关因素)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冲击传递网络中受其它机构(和它国金融部门)的影响程度,而企业特定因素(例如,杠杆,规模,流动性)则决定了金融机构对其它机构(和它国金融部门)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其在金融冲击传递网络中的净影响力。该研究发现充分支持了以下论点:传统的基于公司特定财务指标方法的微观审慎监管难以确保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稳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与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基于股权质押的视角
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的度量及监管研究 ——基于金融网络视角的分析
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研究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生成、测度及控制机制研究——基于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结合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