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项乙肝病毒(HBV)感染指标与肝癌发生高度相关,其直接致癌机制仍未完全明了。HBV转基因动物在无病毒活化、整合、基因突变及外源性致癌物存在时,慢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的炎症反应即能促进肝癌发生。本研究将采用巢式病例对照,对我们积累的慢性HBV感染群体,经5-10年病程进展为肝癌的个体,或者仍然为持续性HBV感染者,系统分析比较其病程的初始,发展和最终阶段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谱,和相应系列血清中的细胞因子产物,探寻促发由慢性感染进展为肝癌病程中的相关炎性的细胞因子改变;在新鲜切除的肝癌标本中,分别分选肝癌和癌旁组织,及同一肝组织无癌发生部位中的炎性浸润细胞,分析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在慢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炎症反应的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注射中和性抗炎性细胞因子抗体,观测肝癌的发生率,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角度,对肝癌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根据计划书的内容和预算按时完成了相关研究内容,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已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分别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2篇)和Plos One (SCI期刊, IF=4.092)上,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国际会议交流,资料正在整理发表中。另外,我们还申报了2项国内发明专利,目前均已公开,等待授权。.本研究进行采用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利用我们1996-1999建立的慢性HBV感染者队列,经5-13年病程进展为肝癌的个体50例,以及仍然保持慢性HBV感染状态的个体150例,对其病程初始,发展和最终阶段的系列血清中的HBV-DNA和分泌型细胞因子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V-DNA水平≥10000copies/mL 时的HCC发生危险度是低于此水平的 3.31 (95% CI 1.43-5.70) 倍。此外还发现,在慢性HBV感染个体向HCC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与保持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极大的不同,患者 IL-23≥855pg/mL,HCC发生的危险是低于此水平的13.09 (95% CI 2.84-26.76)倍。IL17在病程进展中逐渐升高。.随后测定了105例HCC手术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并在新鲜切除肝癌标本中,分选肝癌和癌旁组织,及无癌发生肝组织中的炎性浸润细胞,确证了这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谱,发现肝癌患者手术前IL17水平的升高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IL17能够促进某些人肝癌细胞的增殖。.随后我们利用雄性的HBV转基因小鼠,研究了阻断IL23/IL23R/IL17 axis在预防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其出生后10-12天腹腔注射DEN ,定期进行小鼠肝脾B超检测,在其16周龄大小时发现肝脏肿瘤,采用抗IL23和抗IL23R的中和性抗体连续注射4周,以阻断IL23/IL23R/IL17 axis的发展进程,截止到30周时,抗体注射组小鼠肿瘤的发生数有所降低,但是与未治疗组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提示:IL23/IL23R/IL17 axis可能参与了HBV感染向HCC发展的进程,详细的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KSR1在慢性非可控性炎症诱导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乙肝病毒变异在乙肝相关肝癌发生中作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基于肿瘤免疫细胞因子探讨胃萎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鱼类炎性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