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估计,我国现有耐多药结核病人14万,占全球耐多药结核病人1/3左右,被列为全球第一位"需特别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事实上,我国开展耐药结核病监测工作较晚,目前对全国耐药结核病情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但全球已有经验表明,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各地疫情差异较大国家,采取全国一刀切结核病防控策略很难控制耐药结核病的流行。针对以上特点,本项目拟通过空间统计、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耐药结核病时空传播模型,开展耐药结核病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模型动力学性态分析和数值模拟,评估高危因素对耐药结核病疫情的影响,评估DOTS-Plus的实施效果,为制订有针对性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项目还将通过典型样区数据验证模型,预测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项目研究内容在国内外尚未涉及或很少涉及,其研究结果不仅能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还将为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量化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建立了中国结核病与耐药结核病时间分布模型,评估了全国结核病防控策略的效益,评估了样区耐药结核病负担及危险因素,预测了2010和2020年中国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趋势。主要成果包括:1,利用空间统计分析、ArcGIS技术、计算机仿真、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数据和全球基金耐药结核病项目数据,建立了全国结核病与耐药结核病时空传播模型,并对全国结核病防控策略进行了评估;2,根据结核病耐药传播机制建立耐药结核病动力学传播模型,从理论上探索和研究结核病耐药对结核病疫情的影响;3,选取深圳和浙江为典型样区,利用模型评估1999-2009年样区耐药结核病疫情的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4-利用验证的模型,对全国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未来10年的疫情进行了预测。模型预测2010、2020年全国结核病总人数分别为462万(与实际流调差7%)和422万,全国任意耐药总人数分别为89.1万(较-2008基线调查高59%)和58.3万。项目执行期间,联合培养博士6名,硕士9名,完成硕士毕业论文2篇(保密期限2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4篇(SCI:11),接受待发1篇(SCI),在审2篇(SCI),发表杂志最高影响因子38.3,累计影响因子112.7。课题资助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PloS 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等国际杂志。《柳叶刀》世界报道栏目为此采访课题负责人,肯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科研工作者发展过程的作用[1]。项目负责人因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NIH)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Fellowship,将时空模型研究方法推广到中国艾滋病疫情研究。间接得益于课题资助的艾滋病研究论文,于2012年被《柳叶刀》杂志接受。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耐多药结核病时空传播规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地震灾区人群结核病流行时空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华东农村地区异烟肼耐药对耐多药结核病流行和传播的影响研究
流动人口结核病时空传播模型及环境变化对其发病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