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母乳锌的供应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乳锌供给不足会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锌缺乏,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滞。人群中母乳锌的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并非由母亲饮食锌摄入量的差异所导致,并足以引起部分婴儿在母乳喂养期间发生锌缺乏。ZnT2基因对于乳腺上皮细胞分泌锌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突变会导致母乳锌含量的下降。本课题将测定母乳中锌的含量,并筛查低母乳锌人群中ZnT2基因存在的多态性变异。统计人群中ZnT2不同基因型发生的频率,以及它们与母乳锌含量减少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HC11乳腺上皮细胞模型和乳腺特异性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ZnT2基因的变异是否会影响到乳腺上皮细胞转运锌的能力。我们前期工作发现ZnT2存在第960位胞嘧啶的缺失突变,这一突变与母乳锌含量下降存在关系。我们在本课题中将进一步从蛋白降解、亚细胞定位和蛋白折叠等方面,探讨该突变影响ZnT2功能的分子机制。
哺乳期妇母乳锌含量波动很大,且不依赖于膳食锌的摄入。因此低母乳锌喂养的婴儿出现暂时性锌缺乏并不罕见。到现在为止,ZnT2已被认为是人乳锌性状相关的唯一候选基因。在这项研究中,750例哺乳期妇女参加了本次研究, 每位产妇在产后42天收集10毫升母乳;测定母乳锌含量,同时从母乳中分离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和Taqman分析被用来分析与低母乳锌相关的ZNT2基因多态性。随后,母乳锌相关的因素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相关研究表明,ZNT2/-697G>T和ZNT2/1031A>G多态性都与低乳锌相关。这两个多态性为母乳中锌水平的变异贡献了3.23 %。对于非遗传变量,我们发现肥胖哺乳期妇女(BMI>25)分泌更少的锌到他们的母乳。母乳锌的变化不依赖于怀孕年龄,出生体重,婴儿性别,剖宫产,早产和维生素D的补充。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 697G>T和1031A>G的ZNT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哺乳妇女低母乳锌相关。母亲的BMI指数与母乳锌水平呈现负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遗传和非遗传因素都可以调节母乳锌含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茶叶锌、硒含量变化与种植土壤差异的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端粒酶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长寿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马铃薯锌转运蛋白基因StZIP4调控植株锌吸收转运功能研究
核黄素转运基因变异与新疆哈、维、汉三民族食管癌发病相关性研究
乳腺肿瘤人群维医异常体液分型与超声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