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S组胞质雄性不育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和育种研究:用回交群体BSA法,将Rf3基因定位于RAPD-E08与UMC49两个分子标记之间,遗传图距为2.7CM和4.8CM,是目前标定Rf3基因最近的两个分子标记。用反向PCR及序列分析研究了S组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线粒体育性相关基因的结构差异。构建了CMS-J线粒体BAC文库,克隆到与育性相关的R区的DNA片段,并筛选到两个和其它胞质明显不同的重要叠群,证明S组线粒体中分子间(内)重组是形成不育胞质基因的主要原因。对4种不同胞质近等基因系的mtDNA进行RELP分析结果,Pst/B30等3个酶/探针组合可作为玉米胞质的遗传分类体系。完成了华玉4号不育化育种并建立了两段十区的种子生产体系,2000年将在西南各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姿态记忆参数辨识标定原理及应用研究
新型振荡呼吸机的原理原理研究与样机研制
磁流体可调阻尼减振器原理和应用研究
对称性原理与Boltzmann动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