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接点是诸如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激光二极管器件以及MEMS等微系统在封装制造时采用的最主要互连形式,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器件的可靠性。钎焊过程中焊料与金属基底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力学行为直接影响整个焊锡接点的可靠性。本项目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IMC层在形成、生长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化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测定IMC几种典型微结构在静态、动态载荷条件下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分析其破坏机理;提出能反映IMC微结构演化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和发展数值计算方法;发展考虑IMC力学行为的焊锡接点系统耦合计算分析方法;研究工艺参数、设计参数和材料等对IMC力学行为进而对焊锡接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为焊锡接点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提供数值分析工具,为改进和提高焊锡接点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建议。
焊锡接点是电子封装技术中采用的主要互连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电信号连通,并作为机械支撑保证封装结构的完整性。因此,焊锡接点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电子器件的失效。钎焊过程中焊料与金属基底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力学行为直接影响整个焊锡接点的可靠性。本项目通过实验研究了IMC层生长过程中微结构的演化,并测定IMC几种典型微结构在静态、动态载荷条件下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分析其破坏机理;研究了IMC微观结构演化与焊锡接点整体力学性能下降之间的机理关系,提出微观-宏观描述方法,并以此对影响焊锡接点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耦合IMC行为的焊锡接点系统有限元模型,为焊锡接点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提供数值模拟分析工具。本项目建立的考虑IMC力学行为的焊锡接点系统的模型、理论、技术和方法,为改进和提高焊锡接点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建议,对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发展我国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移动微系统封装中无铅焊锡接点的跌落/冲击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球栅阵列(BGA)封装中焊锡接点的可靠性研究
低含水率湿颗粒材料微-宏观力学行为研究
含有限晶粒的电子封装微连接接头的微观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