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载长江下游古河道和环境变迁的载体,广泛分布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晚新时代砂砾层,蕴藏着丰富的过去环境变化和生物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套地层在沉积动力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较好地揭示长江流域水体和古河道的历史形成和演变过程,反映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过程中,对下游古河道形成与发育的综合塑造和制约。从而佐证新生代晚期尤其是新近纪以来,一些重要的地质与环境事件,如新构造运动和东亚季风等,对河流发育所产生的可能影响。通过对层位中的细粒胶结物和杂基,以及泥质透镜体进行微古植物(如植硅体等)、粒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系统研究,并对保存在雨花石本身多门类生物化石的全面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有关砂砾层的物质来源和可能的气候信息,为探讨长江古河道的变迁及其环境背景提供翔实的地层学和生物学证据,而且由于化石材料保存精美,得以极大地提高相关化石门类的研究精度,为古生物学提供全新的化石证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生态学意义
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构造地层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华北晚新生代生物事件和环境演变
泥河湾晚新生代系统生物地层及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