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121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曹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乡村发展空间分异乡村土地利用城乡一体化
结项摘要

Urban-rural fringe is a hotspot area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fringe at the fine scale, based on multiple datasets; and to re-recognize the effect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 i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 Taking Nanjing city as the case, this study will firstly identify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 and its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from both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dimension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such as mobile phone data, POI,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survey data, questionnaires, and traditional interviews, etc.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 will then be explored unde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urthermor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 are to b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study hopes to complement the theory on urban-rural fringe, and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城乡交错带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焦点区域,亟需基于多源数据深入认识其精细尺度的时空分异过程和特征,进而从从城乡相互作用视角重新认识其空间分异效应和驱动模式。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手机信令、POI、高分遥感影像等多终端大数据采集手段,结合传统的统计数据与访谈调查,基于形态和功能维度,识别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特征与演化过程,构建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不同特征类型的形成机理,评价城乡交错带内部不同功能区的效应差异及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提出城乡交错带不同类型区域差别化管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城乡交错带的理论研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项目摘要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交错带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呈现一系列新特征、新问题、新矛盾,对传统城乡交错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挑战。项目选择南京市为研究案例,结合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以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将城乡交错带划分为城市主导型、城乡交互型和乡村主导型三类;利用多源地理大数据,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了城乡交错带空间特征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k-medoids聚类两步分类法识别了城乡交错带范围及内部分异类型;构建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概念框架和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驱动机制;选取12个案例区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了城乡交错带的空间分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乡交错带呈组团式或带状集中分布在城市外围,形成核心-边缘结构,其分布格局与城镇等级体系以及南京自身形状特征相吻合。南京市城乡交错带整体上具有过渡性、模糊性和多样性特征,其内部不同类型之间在土地利用、人口、社会经济属性方面也存在异同。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是多元主体参与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政策、规划和区位加剧了不同交错带类型的分异程度。城市主导型交错带通常区位优势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作用明显;城乡交互型交错带驱动因素相对复杂,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更加多元;乡村主导型交错带多依赖自身禀赋条件及地方政策支持,通过发展高值农业或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城镇化和现代化。此外,城乡交错带的空间分异带来了收入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公服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化效应。项目通过研究南京市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异的特点与驱动机制及效应,提出了差异化的管控建议,能够为南京市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城市的城乡交错带发展提供借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8360.2019.08.011
发表时间:2019

曹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07415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57406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37419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0037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6022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行业尺度下城市产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以广州为例

批准号:4140116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叶昌东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日常生活空间视角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

批准号:41901194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胡锦灿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转型期中产阶层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研究- - 以广州市为例

批准号:4127118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周春山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民族旅游地社区恢复力测度、影响机理及空间分异研究:以新疆喀什为例

批准号:4176111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玲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