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TLR,1996年首次报道)及其通路调控是全球近10年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一系列重大高发难治之症(如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控制带来新希望。近五年来,申请者重点从宿主与共生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和"免疫妥协"现象入手,采用多学科先进技术与方法,从多种宿主材料中分离共生菌,并发现了一系列对TLR有潜在调控作用的新免疫抑制分子。本项目拟:(1)集成化学修饰、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深入研究新骨架分子dalesconol A和B等对TLR通路的调控机制;(2)利用已有的平台和方法学体系继续从其它宿主材料中获取共生菌并快速发现其产生的可调控TLR的新分子,继而深入研究其调控特点与机制。本项目既有望发现选择性作用于TLR及有关通路的新探针分子及相关的新通路、新靶点,又有望发现新免疫调节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还有望发现"免疫妥协"现象本质和规律,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其通路调控是全球近十几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已有的报道已清楚地预示着:对TLR研究的深入可为一系列重大高发难治之症(如病毒感染、肿瘤、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控制带来新的希望。.1、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共生菌培养和筛选系统,发现一系列骨架新颖的天然分子,并对活性分子进行半合成衍生化。.2、筛选对TLR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的小分子化探针。针对不同的TLR(包括TLR2/6、TLR3、TLR4、TLR7/8、TLR9)建立快速有效的细胞筛选模型,选取新的活性小分子探针。.3、建立TLR相关动物疾病模型,考察小分子在疾病状态下对免疫细胞表型及功能的调节,并综合评价小分子的疗效。建立脓毒症、急慢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小鼠模型,分析小分子在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小分子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4、确定小分子探针调控相关TLR信号通路的新靶点及新机制。利用Microarray、分子对接、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等技术综合分析,寻找小分子探针的作用靶点。.5、建立TLR/NF-κB报告基因系统。针对抗病毒重要TLR通路,选择TLR2、TLR3、TLR9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细胞粗筛模型,利于小分子探针的初步筛选和抗病毒活性评价。.6、完善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手足口病毒评价体系。宿主细胞分别利用TLR3以及TLR2和TLR9识别手足口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有关作用机理和机制相对清楚。利用这一特点,评价了小分子化合物在对抗病毒复制和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7、鉴定TLR以及相关通路的蛋白作用分子。利用分子生物学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鉴定感染以及抗感染反应中的重要接头蛋白。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这些分子在TLR通路活化和抗病毒反应中的重要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的新共生菌产物研究
TOLL样受体相关因子及TOLL样受体相关疾病配体靶向治疗药物的筛选
树鼩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分析及病毒核酸识别相关Toll样受体研究
耶尔森氏菌LcrV结合Toll样受体2的结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