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变化引起突触传递功效的改变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机制之一。近2、3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证实谷氨酸递质受体(NMDA受体、AMPA受体)能够在突触后膜平面的突触内外间侧向移位,从而为调节突触后受体数目进而改变突触强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项申请拟观察由谷氨酸递质受体在突触内外间侧向移位可能引起的突触内受体数目及构成的变化对LTP、LTD诱导的影响;观察这些可能变化与发育早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关系,试图回答谷氨酸能递质受体侧向移位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这种影响与发育年龄的关系等问题。为在分子水平阐明受体在突触内、外间侧向移位所致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能谱联合迭代重建在重度肝硬化双低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视黄酸调节谷氨酸受体在突触膜上的转运和通过ERK/CREB信号通路影响在体突触可塑性
脆性X综合症多巴胺能递质突触可塑性调节异常的机制研究
周围神经移位后脑突触可塑性的受体显像研究
哌唑嗪对尼古丁诱导的VTA DA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