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在浅层地下水-沉积物中的微界面迁移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7706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5.00
负责人:石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永杰,张鹏飞,缪伍建,曹慧,沈拥军,许志珍,解建坤,张庆廷,胡青青
关键词:
地下水立体选择性环境激素混沌对流微界面过程
结项摘要

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入渗迁移是涉及水-气-沉积物-土壤等多相多介质的复杂环境微界面过程。环境激素类物质的广泛使用将严重威胁地下水体与水质安全,而地下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环境激素类物质测试的困难性容易造成此类问题被忽视。本项目选择典型环境激素类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从建立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的新型测试方法结合其他现代水质分析技术入手,对比研究具有手性环境激素类物质在沉积物-浅层地下水微界面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立体选择性特征,着重剖析渗流速度和多孔介质性质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从界面角度解释多孔介质对环境激素的吸附规律。同时尝试解释混沌对流、碳质吸附剂(CG)的调控作用与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相关性,从而为进一步的环境激素生态风险评估、沉积物、地下水及包气带土壤的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环境激素双酚A(BPA)、多环芳烃(PAHs)、手性农药联苯菊酯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壳聚糖-Fe3O4纳米材料的BPA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扫描得到氧化峰电流与BPA的浓度在5.0×10 -8 mol/dm³~3.0×10 -8 mol/dm³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检测限为8.0×10 -9 mol/dm³(S/N=3),实现了痕量双酚A的检测;用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二维有序的金、银球腔阵列,以碗状银球腔阵列(BSSC)结构为拉曼表面增强散射活性基底,组装构建了AgNPs/PAHs/BSSC三明治结构用于PAHs分子的检测;建立并优化了手性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分离丙溴磷、马拉硫磷、乙草胺、氯氰菊酯及联苯菊酯对映体,分离度均大于1.5。项目研究发现联苯菊酯等典型环境激素在土壤中是能量不等的非单层吸附,拟合结果显示Freundlich模型相关度最高,有机质、温度、酸碱度及土壤中物质组成等条件对吸附行为均有影响。功能材料如碳质吸附剂GC、纳米材料等能显著增加环境激素的吸附,减少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可利用性。环境激素的降解也与温度、投药量、含氧量等密切相关,微生物的定量化研究是可以实现的,以联苯菊酯为例,缺少微生物作用的降解量会降低50%以上;运用PCR-DGGE法分析了污泥与土壤中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发现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构成土壤和污泥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种群,变形菌门是其中的优势细菌类群。探讨了手性环境激素降解过程中对映体间的立体选择性差异,生物降解带来的立体选择性是明显的,研究中ER值在1.2~3.0之间,EF在0.2~0.5之间,并随着生物等级的不同差异程度也不同。在多孔介质的渗流研究中发现,土壤黏粒增加会引起弥散系数下降,由细砂的2×10-3cm2/s降低到掺土样品的3×10-4~4×10-4cm2/s左右,且弥散系数会随着容重的减小而减小,由1.25×10-2cm2/s减小为3.87×10-4cm2/s,有机质含量对弥散系数有影响。流体雷诺数越高传质效率越高,混沌流态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对于提高浅层地下水等封闭水体自净能力有借鉴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铬渣中Cr(VI)在土壤-地下水中的微界面过程与迁移机制研究

批准号:5120407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振兴
学科分类:E041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的生物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批准号:4157223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谢作明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原生高砷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的迁移转化复合界面效应研究

批准号:40572145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郭华明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太湖水/沉积物中PFCs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界面机制研究

批准号:4110307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周琴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