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土壤重构的概念,阐述了其分类和重构的一般方法;提出与矿山开采工艺相结合的土壤剖面重构原理,建立了“分层剥离、交错回填” 的数学模型和任一X层作为表层替代材料的土壤重构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主要土地复垦技术的土壤重构新工艺;通过实地连续土壤作物取样、淋溶和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粉煤灰、煤矸石沉陷地无污染充填复垦模式研究,对其重构土壤的污染特性和种植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煤矸石粉煤灰可以作为土壤替代物进物进行作物种植,适宜的表层覆土厚度为30-40cm提出了露天矿排土场“堆状地面”土壤重构及侵蚀控制亿化排土工艺;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根可大大改善盆矿山废弃物的种植特性;初步开发了矿区三维地貌景观可视化应用软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矿山复垦过程中内生菌根作用机理研究
酸性矿山废水引起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机理研究-以广东横石水河为例
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有机碳库构成及其变化研究——以徐州煤矿区为例
矿山充填复垦场地废弃物料渗透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