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三元成核体系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0324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文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姜帅,闻扬,马艳,马乔
关键词:
理论计算三元成核光电子能谱雾霾新粒子形成
结项摘要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s a global phenomenon that can impact the nature and amount of clouds through formation of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in the atmosphere. Although aeroso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the ability to detect and characterize even charged sub 3 nm (the key point of nucleation stage) clusters remains limited. In all the existing nucleation mechanisms, ternary nucleation theor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atmospheric nucleation is multicomponent in nature, and can be described schematically as H2SO4-H2O-X process. While the relevance of the sulfuric acid and water is well-established, the unknown X is yet to be determined and dominant nucleation mechanism/mechanism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re yet a subject of ongoing debate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physical chemical method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and aerosol nucleation photoelectron imaging device and combined with high accuracy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s to symmetrically study the various aerosol ternary nucleation systems from the molecular perspective. Our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st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amines, organic matters and associated ions on the H2SO4-H2O nucleation rates during the nucleation process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hysical chemistry processes of each system, we want to explore the geometry structures, electronic structures,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nucleation systems. This research will not onl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ternary nucleation, but also lay a foundation to improve and complete the ternary nucleation mechanisms.

新粒子的生成是大气中颗粒物和云凝结核的重要来源。目前对新粒子生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nm以上的生长阶段,而对最关键的生成临界核的成核阶段(<3 nm)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在目前已有的成核机制中,三元成核的重要性得到确认,可以用H2SO4-H2O-X的表达式来描述,尽管H2SO4-H2O在成核中的作用已被广泛接受,但是X在成核机理中的作用仍然存在着争议,对控制成核现象的X的特性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因此,本项研究主要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采用质谱和光电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微观角度对三元成核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研究不同胺类、有机物以及相关离子对H2SO4-H2O团簇的稳定性及成核速率的影响,得到不同三元成核体系的结构、热力学属性、动力学属性等。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研究大气成核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还能够为三元成核机理的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

项目摘要

新粒子生成是低挥发性可凝结气态前体物从气态向颗粒态转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全球颗粒物和云凝结核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现有检测手段的限制,针对新粒子生成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有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可能会作为前体物有效地参与成核过程,但是关于具体有机物的种类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项目主要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采用实验与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改进及搭建了质谱-流动管实验平台,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大气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促进新粒子生成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过程涉及了多个二元成核体系及三元成核体系,获得了不同的有机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有机酸(草酸、甲磺酸、氨基酸等)以及相关空气离子(氨根离子、溴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甲磺酸根离子等)等对成核前体物(硫酸,水,氨等)形成团簇的稳定性及成核速率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成核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化学组成、热力学属性、动力学属性等。在开展的系列研究中发现,非共价体系中,质子转移决定了团簇的稳定程度,离子诱导成核和中性均相成核在团簇形成过程中处于竞争状态,探明了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对气溶胶成核速率表现出了不同的影响趋势。本项目的开展,不仅能够深入研究大气成核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还能够为成核机理的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DOI:10.19474/j.cnki.10-1156/f.001172
发表时间:2017
2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3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4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20
5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大气气溶胶成核分子团簇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

批准号:2157324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黄伟
学科分类:B030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汞对大气气溶胶成核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批准号:2176700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一波
学科分类:B060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有机酸在气溶胶多种成核机制中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

批准号:2140709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徐菲
学科分类:B06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全天时大气生物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技术及实验观测研究

批准号:6167516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何廷尧
学科分类:F05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