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个主要的致死原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小鼠衰竭心脏的Akt磷酸化激活显著上调。敲除Akt1基因使自发性心肌梗塞、心衰小鼠(ApoE-/-SR-BI-/-)寿命延长10%。我们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梗塞小鼠模型,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Akt及其下游分子对心肌梗塞后心脏重构,心衰发生和发展的调节作用,并探索干预此信号通路对心衰发展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线粒体功能、氧自由基产生和炎症的作用。明确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对于心衰分子机制的阐明、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发生前,心脏可以代偿性肥厚,在一系列细胞信号的作用下,发生心脏重构,并诱导了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因此,明确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并且防止这种信号的传导,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Akt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亚家族,在心血管系统,Akt对于调节心脏肥厚、血管再生和凋亡,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上游信号分子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活的PI3K使其下游的Akt磷酸化而被激活。关于Akt对于心肌抵抗有害刺激的作用,目前存在争论。我们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Akt激活对于心功能损害可能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关于Akt长期激活后加重心肌损害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大量证据表明,衰竭心肌的一个特征是能量缺乏。我们设想,长期异常的Akt活性上调,必然对线粒体的功能产生有害影响。结果ATP产生减少,并产生大量有害的氧自由基以及诱导凋亡的细胞因子。后者在心衰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正是由于Akt调节的复杂性,才产生了其对细胞存活与死亡有利还是有害的争论。关于其作用的澄清,对于发现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和发明新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Baicalin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ice model through Akt/Nrf2 pathway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UBD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Akt信号通路调节的microRNAs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
调控Wnt信号通路对脑积水发生发展的影响
硒蛋白S对血管钙化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