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提出来源于生产实践,化学药剂残留物的问题,对人体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以及病菌对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等,已成为我国柑橘贮藏保鲜的一个突出问题。但从大自然中筛选的酵母菌(34-9)因存在生产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较高、抗菌范围窄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结合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本项目拟利用柑橘采后病害拮抗酵母菌(34-9)为材料,通过诱变改良(Mutation Improvement)、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等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现代生物技术的遗传改良,提高拮抗酵母菌(34-9)菌种的生产能力、改进它的传统发酵工艺、增强其抗菌防病活性以及扩大其防治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特性,主要包括发酵产量、有效组分比例、简化商业化生产加工工艺、缩短周期以及适合工业化发酵等,为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安全无毒的生物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安全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酵母资源及作用机理研究
红酵母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
哈密瓜采后病害生理的研究
柑橘采后绿霉菌的致病机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