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和显著成果:1、初步建立了蚕类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2、首次将家蚕的几种结构基因即丝素重链基因(Fib、h)、线胶基因1(Ser-1)、裸蛹基因(Nd)、龙角基因(K)、伴性赤蚁基因(sch)、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3(Ict-A)和E群基因初步定位在分子细胞学染色体上,特别是丝素重链基因(Fib-h)探针在早粗线期、粗线期、中期Ⅰ等时期,比较准确地定位在染色体的端部,从而解决了迄今国内外关于此基因尚未定位的问题;裸蛹基因(Nd)的定位结果也将修正目前的研究结论。3、对比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发现丝素重链基因(Fib-h)探针和丝胶基因1(Ser-1)探针在家蚕和野桑蚕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可发表论文5-8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应用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主要赤潮微藻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海带染色体分带鉴定及核型分析
染色体域空间构象的三维荧光原位杂交的量化表征
分拣仪与FISH相结合分拣植物染色体的新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