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长QT综合征(D-LQTS)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遗传性长QT综合征2型(LQT2),后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细胞膜上的IKr电流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在宏观上导致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IKr通道的α亚单位是由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hERG)编码,hERG蛋白从内质网向细胞膜的迁移(Trafficking)过程发生障碍即可引起细胞膜上的IKr通道数目减少、IKr电流减小。本课题从有关hERG蛋白迁移障碍与LQT2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获得启发,将其拓展到D-LQTS,以在HEK293细胞中观察到的药物引起hERG蛋白迁移障碍的现象为基础,进一步在心肌细胞和心肌组织上展开实验,探究hERG蛋白迁移障碍是否为D-LQTS的发生机制之一。本课题的结论不仅能为D-LQTS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也将为合理开展药物安全性筛查提供全新的思路。
药物性长QT综合征(D-LQTS)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遗传性长QT综合征2型(LQT2),本课题从有关hERG蛋白迁移障碍与LQT2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获得启发,将其拓展到D-LQTS,探究其在药物性长QT综合征中所发挥的作用。实验主要入选了氟康唑和莫西沙星两种作用于钾通道的经典药物及能够引起QT间期延长的加替沙星和克拉霉素等临床常用药物,以在稳定表达hERG基因的HEK293细胞中观察到的药物引起hERG蛋白迁移障碍的现象为基础,进一步在建立的药物性长QT综合征兔的心肌细胞和心肌组织上展开实验,实验方法涉及基因工程技术、膜片钳技术、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心肌组织左室楔形心肌块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氟康唑所致的长QT综合征除了IKr直接阻滞作用还有hERG蛋白迁移障碍的参与,而莫西沙星组主要是IKr直接阻滞作用,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本课题的结论不仅为D-LQTS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也为今后合理开展药物安全性筛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Mills综合征二例
miRNA调控hERG基因表达的机制及其在药物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药源性长QT综合征:hERG抑制剂诱导的转录后调控网络
RNA干扰对长QT综合征突变基因L539fs/47-hERG沉默效应的研究
通过iPS细胞模型对HERG基因突变L539fs/47导致长QT综合征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