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胶蛋白聚糖(DCN)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是一个对以系膜增生为特征的肾炎有潜在治疗价值的重要靶点。DCN的降解主要由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因此,通过该途径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 寻找DCN特异性去泛素化酶是稳定DCN表达以及调节MsC生长的有效手段。本课题通过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和质谱分析明确DCN与USP2的结合;通过体外USP2基因转染、USP2 RNA干扰MsC以及经电穿孔介导的裸质粒注射法将USP2基因靶向转染大鼠抗Thy-1.1肾炎模型体内MsC,研究其对大鼠MsC DCN稳定表达及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人肾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来观察USP2及DCN表达与肾小球系膜增生的相关性,从理论和技术上为改善和阻止以系膜增生为表现的肾病的发生发展,来寻找针对新的靶点为目标的基因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本项目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基因转染等方法,证实了USP2-69在大鼠肾MC内高表达,USP2-45和USP2-69均能与DCN结合,但仅USP2-69对DCN有去泛素化的作用,并经此作用调节DCN下游效应分子TGF-β1和Col IV的表达;USP2-45能促进MC凋亡,但对MC生长无明显作用,而USP2-69既能促进MC凋亡,又能促进MC生长,其调节系膜细胞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炎症因子TGF-β1刺激下,USP2-45和USP2-69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DCN表达趋势一致,在各型肾小球肾炎中,USP2-69的表达与以系膜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关系密切;因此我们选取USP2-69作为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靶点。接着,我们成功制备大鼠抗Thy1.1肾炎模型,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动物实验,证实了经电穿孔介导的裸质粒注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以及DCN裸质粒注射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拮抗作用;USP2-69裸质粒注射的相关实验仍然在进行之中。此外,通过质谱分析,我们探索了另一与DCN关系密切的去泛素化酶:OTUB1,其在炎症刺激下高表达,过表达OTUB1能促进DCN的泛素化和降解,从而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本项目至2012年12月31日为止,共发表SCI论文一篇、国内核心杂志综述一篇、投稿参加全国病理学年会2次,另有一篇论文已投稿PLoS ONE.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饰胶蛋白聚糖及其去泛素化对大鼠系膜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
饰胶蛋白聚糖对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护肾固精方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基因转染系统的建立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