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S. suis)是一种危害全球的新现人畜共患病病原菌。1998及2005年分别在我国江苏和四川等市县人群中先后爆发了S. suis 2感染人的疫情,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对S. suis 2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前期研究发现S. suis 2强毒株05ZYH33基因组中存在链球菌特有的、免疫逃避相关的组氨酸三聚体蛋白(Htp)编码基因。证实S. suis 2基因组编码3个Htp家族蛋白,并率先展开了对S. suis 2中该家族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构建htp基因敲除突变株,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在形态特征、毒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期阐明htp基因与该菌强致病性的关系;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该家族的三个活性蛋白,探讨该家族蛋白在疫苗开发方面的价值,并通过蛋白与补体因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该家族蛋白在S. suis 2免疫逃避中发挥的作用,为分子疫苗和靶标药物设计提理论指导。
2型猪链球菌(SS2)是一种危害全球的新现人畜共患病病原菌。1998及2005年在我国江苏和四川部分市县人群中先后爆发了SS2感染人的疫情,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对SS2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申请人前期在对SS2致病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SS2强毒株05ZYH33基因组中存在链球菌特有的、免疫逃避相关的组氨酸三聚体蛋白(HTP)家族基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SS2基因组中共编码3个HTP家族蛋白,并率先展开了对SS2中该家族蛋白生物学功能的探索。为了深入揭示HT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SS2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项目通过基因敲除、蛋白表达、动物实验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对SS2中的HTP家族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手段分别构建了2个htp基因htpsA和htpsC的突变株△htpsA和△htpsC。比较突变株和野生株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发现,△htpsA与野生型相比荚膜变薄、成链能力明显下降,△htpsA的全血存活能力、抗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对Hep-2人喉癌上皮细胞黏附能力都明显下降;△htpsC形态特征与野生型相比并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对细胞外基质和Hep-2的粘附能力均明显降低;动物实验表明△htpsA和△htpsC对小鼠致病性显著降低,表明htpsA和htpsC在SS2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htpA基因缺失影响SS2表型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我们对△htpsA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并与野生型菌株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htpsA中大量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导致其荚膜合成能力变弱的原因;同时,一些毒力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则可能导致了△htpsA致病性的下降。由于htpsC基因的缺失影响了SS2与细胞外基质以及Hep-2的粘附,表明HtpsC蛋白作为一个粘附因子直接介导了SS2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别表达HtpsC氨基端HTP结构域和羧基端LRR结构域,进一步发现HTP和LRR结构域分别具备对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的高亲和力。为了评价HTP蛋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分别使用三种重组HTP蛋白免疫小鼠,发现三个蛋白对小鼠都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表明HTP蛋白可以作为SS2疫苗开发的候选分子。本项目取得的成果不仅揭示了HTP蛋白在SS2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还为SS2的预防和治疗拓宽了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我国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旋毛虫病的病原侵袭与逃避机制研究
毕氏肠微孢子虫人兽共患传播分子机制的研究
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的人兽共患传播机制研究
中国源毕氏肠微孢子虫group 2基因型人兽共患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