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鼠类为其重要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多发与流行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是当前一个重要并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该项目拟以云南西部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区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细菌性疾病(鼠疫和巴尔通体病)、病毒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和新发立克次体病(无形体病)等鼠传疾病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病原学、群落生态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类鼠传疾病宿主物种丰富度、物种多度空间分布的规律及特征与疾病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和揭示宿主动物与疾病长期保存和发病机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它们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建立预测各疾病主要宿主丰富度和物种多度空间分布格局与疾病关系的数学模型,为控制鼠传疾病的宿主提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该研究的完成对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以鼠类动物为重要宿主的鼠传疾病的多发与流行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弄清疾病宿主动物、媒介及环境因素间的关系,对有效防控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滇西地区10个县40个自然村的800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布放鼠笼和水盘捕获鼠类动物、寄生蚤和地面游离蚤,收集鼠类动物血清和脏器等材料,检测鼠疫、巴尔通体等疾病。应用调查问卷并面对面调查收集潜在影响室内鼠类动物和跳蚤丰盛度的因素,使用多因素多水平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这些因素与鼠类动物和跳蚤丰盛度间的关系。.捕获鼠类动物421只,黄胸鼠占66.03%,为优势鼠种,其染蚤率显著高于其它动物。收集寄生蚤992匹,蚤指数2.36。捕获地面游离蚤2406匹,人蚤占72.73%,为优势蚤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养犬、养鸭和周围有其他住户的家庭以及有公厕的自然村可使室内鼠类动物丰盛度升高,而养猫、房屋周围有厕所和垃圾堆的家庭以及周围种植蔬菜和玉米的自然村可降低室内鼠类动物丰盛度。周围有水稻生长的家庭寄生蚤密度降低,而房屋外有厕所的家庭使寄生蚤密度增加。发现鼠粪和捕获黄胸鼠的家庭增加了动物染蚤率。周围有其他住户的家庭寄生蚤和地面游离蚤的孳生概率均增加。砖木结构的房屋地面游离蚤孳生概率和蚤密度低于土木结构的房屋。养犬和养牛家庭以及养鸡家庭超过80%的自然村,地面游离蚤孳生概率和蚤密度均增加。实验研究显示:326份血清中,1份鼠疫F1抗体阳性,404份肝脾脏器中,66份巴尔通体特异性引物阳性,而其它疾病(鼠疫、人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斑点热、斑疹伤寒和恙虫病东方体)均为阴性。.该研究明确了滇西地区室内鼠类动物、寄生蚤和地面游离蚤的分布和构成情况及其一些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可达到控制室内鼠类动物和跳蚤的丰盛度水平,同时明确了室内动物中除少部分感染巴尔通体外,未感染其它被检测的疾病,这些研究成果对防制云南鼠传疾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蔷薇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研究
高黎贡山鸟类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研究
横断山区凤蝶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江西九连山潜叶昆虫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与植物优势度和植物谱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