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PR)鼓励制造商与分销商、回收商、拆解商、再制造商等展开密切合作,回收处理废旧产品。EPR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目前,各国关于EPR的理论探索与立法实践都处于开始阶段。本项目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EPR的政府规制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演化博弈关系,分析基于不同成员企业责任制的废旧产品回收处理模式,研究EPR制度下逆向供应链成员协调与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废旧产品回收的供应链超网络优化整合模型,结合实践分析"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成效,为我国政府部门制定基于EPR制度内涵的环境激励政策、为各类供应链成员的协调合作策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参考。本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瞻性,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要求制造商注重产品的可拆解性、重用性和环境相容性,鼓励制造商与分销商、回收商、拆解商、再制造商等展开密切合作,回收处理废旧产品。EPR实施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静脉产业发展。本项目基于EPR制度,从“资源化、绿色化、再利用”三个角度探讨我国废旧产品处理的模式构建、企业协调与激励以及政府规制。.(1) 资源化——资源再生利用。针对很多中小型废旧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回收后可修复性相对较低,而回收的资源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可以采用资源化方法进行处理,主要流程为“回收→拆解→处置→资源分类”。结合现实国情,分别基于政府、企业和公众视角分析了EPR制度在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型废弃品回收处理的逆向物流模型,研究了政府与废弃品逆向供应链协调与激励机制,探讨了考虑废旧产品处理的闭环供应链网络竞合模型,结合现实国情讨论了基于随机需求与有限库存的废旧品逆向供应链决策情况。.(2) 绿色化——材料减量化和产品精益化。EPR鼓励原产品制造商与合作企业密切合作,提高产品环境绩效。在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减量化和产品的精益化是推动供应链绿色发展、减少废弃产品、提高产品绩效的有效手段。研究了现实国情下制造商绿色运营模式演化及政府作用,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绿色原材料采购激励机制设计,分析了制造企业绿色产品创新与扩散过程,探讨了考虑碳排放配额的供应链收益分成契约及政府规制,分析了政府、消费市场与产品绿色设计的演化博弈过程。.(3) 再利用——废弃产品/部件再制造。针对机床、大型机械设备、汽车发动机以及部分大型家电等废旧产品,相对于“资源化”处理方式,“再利用(再制造)”方式更利于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环境绩效、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本项目分析了基于政府环境规制的再制造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了基于政府补贴的制造企业再制造策略,探讨了EPR制度下再制造商与回收处理商的激励契约设计。.根据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本项目重点研究了废旧品的资源再生处理模式并提出了政府规制与企业策略,初步探讨了废旧品再制造管理。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瞻性,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有益补充,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EPR下废旧产品再制造生产计划及应用研究
废旧产品回收决策及应用基础研究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预测的空间-时间集成建模理论及应用研究
基于EPR 制度的我国再制造产业链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