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噁嗪酮合成酶(PHS)是一种重要的多铜氧化酶,可用于高效合成吩噁嗪酮类化合物,用于医药、染料等领域。由于游离酶在有机反应体系中不稳定和反应活性低等原因,使得PHS无法用于大规模吩噁嗪酮的制备过程。近年来,酶分子纳米凝胶固定化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为PHS的修饰改性提供了可能。本项目旨在通过异源高效表达来自于S. antibioticus DSM41481编码PHS的基因,快速制备高质量PHS,利用PHS自身的催化特性,在表面修饰的基础上,通过与丙烯酰胺等单体在水相原位自催化聚合制备PHS纳米凝胶。进而将PHS纳米凝胶固载入纳孔SiO2,实现PHS的高效固定化。同时,通过红外、透射电镜、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过程中PHS的结构变化规律,结合酶学性质和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可能的机制解析,为PHS用于制备吩噁嗪酮奠定初步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本项目主要制备了漆酶和PHS的纳米凝胶,并通过SEC、DLS、TEM、FR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发现所制备漆酶和PHS的纳米凝胶平均直径分别为28.33 nm和50.08 nm。同时,通过制备纳米凝胶未明显改变其结构,因此比较好的保持了其酶学性质。酶学性质研究显示,与原酶相比,漆酶和PHS纳米凝胶均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和储存稳定性,特别是漆酶和PHS的纳米凝胶的热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5倍和9倍,而有机溶剂耐受性分别提高了96倍和47倍。此外,利用漆酶和PHS及其纳米凝胶进行了1,4-萘醌的合成,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PHS及其纳米凝胶均被用于进行染料脱色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Streptomyces coelicolor来源的细菌漆酶,PHS对刚果红的脱色几乎是其2倍。而对AB74的脱色,PHS纳米凝胶与Streptomyces coelicolor来源的细菌漆酶相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介孔SiO2负载过渡金属化合物多尺度结构协同增韧增强聚苯并噁嗪及其机理研究
介孔氧化硅协同高分子纳米凝胶固载酶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固载型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可控制备、表征及酸催化应用研究
纳米纤维固载的非均相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