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命的真谛、探讨微生物的致病和传播机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拟围绕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这一主题,以传统谱学方法为基础,拟利用多种新型谱学方法和分析技术相结合,重点解决以下三个层面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1)蛋白质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调控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揭示;.(2)蛋白质与生物膜模拟体系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及机理揭示;. (3) 相关表征方法学。
研究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复旦大学武培怡课题组和吉林大学吴玉清课题组合作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谱学揭示及相关方法学探讨”(20934002)围绕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这一主题,结合多种新型谱学方法和分析技术,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层面所涉及到的研究工作:..开展了二维相关表征方法学的基础研究,探究了多种谱学处理新方法以及它们在揭示大分子微结构变化方面的潜在应用。 综合利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移动窗技术, 提出了一种广义二维相关光谱处理新方法—“列连接”二维相关分析并对其基本原理、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用PNIPAM等LCST型聚合物的相变行为来模拟研究蛋白质变性过程,运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移动窗技术系统研究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探讨蛋白质与生物膜模拟体系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部分应用研究.2010-13年度项目负责人武培怡和吴玉清作为通讯联系人在Macromolecules、Polymer Chemistry、Softmatter、JPCB等刊物上发表相关SCI论文40余篇(有基金标注)。参加11和13年度年度全国高分子会议并作分会邀请报告。项目执行期间共有4位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其中1人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另有2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子识别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质谱研究
植物胞间通道调控及大分子、信息传递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有序纳米球孔传感器及相关生物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可变剪接相关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