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合募配穴调节胃肠功能的协同效应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0265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马婷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杜怀斌,陈勤,丰芬,周思远,刘迈兰,郭太品
关键词:
机制研究合募配穴协同效应代谢组学功能性消化不良
结项摘要

Synergistic effect obtained by acupoint combination is the key to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He-Mu point combination is the main acupoint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FD).Thousands of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clinic and experiment has shown that He-Mu point prescription takes healthy regulatory 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So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biology 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effect of He-Mu point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FD, using the method of 1H NMR- - based metabonomic techniques. The synergistic-effect-related key metabolites and potential biomarkers will be detected to explain metabolit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Mu point prescription dynam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relusts will helpful for develoing acupoint combination theory, and improving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ect, which has great value in acupuncture science and practice.

针灸临床穴位配伍的协同效应是提高临床效应的关键,合募配穴是针灸临床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配穴方法。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的文献报道均显示针刺合募配穴对胃肠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以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为载体,借鉴代谢组学的方法和技术,采用先进的1H-NMR联合模式识别技术,从多个功能性消化不良关键代谢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全景式地研究合募配穴调节胃肠功能协同效应的代谢物谱特征,拟揭示合募配穴对胃肠调节协同效应的现代生物学机理。项目研究对发展针灸经典配穴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项目摘要

背景:代谢组学在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及其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上具有整体、动态的显著优势。合募配穴是针灸临床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穴位组合,深入开展穴位配伍协同效应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选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课题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研究单穴、合募配穴对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I Distress Syndrome,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影响,通过探讨不同取穴方式对效应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规律,为揭示合募配穴穴位协同效应的机制提供新的生物信息学依据和线索。.研究内容:1通过与健康组血浆比较,筛选出PDS 型F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通过与治疗前及健康组血浆比较,筛选出各组不同治疗时间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浆代谢物;3.采用对代谢物在各组中的含量进行均值比较的方法,观察各代谢物在各组中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分析合募配穴穴位协同效应的机制。.结论:.1.一系列代谢物偏离常态是PDS 型FD患者血浆代谢的共同特点,其中血浆中苯乙胺、(3R,7R)-1,3,7-Octanetriol含量明显下降(P<0.01);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L-别异亮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P<0.01);2 -己基甘油、4 -羟基- L-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 (P<0.05);1 -二氢吡咯-5-羧酸酸、D-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P<0.05),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2.下合穴、募穴、合募配穴针刺后的PDS 型FD潜在生物标志物水平均趋向于健康组,与临床评价结果一致;与各单穴相比,合募配穴针刺在代谢物的总体数量及其含量变化的调整方面疗效更优。.3.合募配穴治疗FD的穴位协同效应机制并非单纯的原有效果叠加作用,而是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即对不同代谢物表现出增强效应、中和效应、抑制效应和反向效应,且以中和效应为主。这四种效应的共同存在,使下合穴与募穴配伍后,虽然在调节某一代谢物的含量上不及各单穴,但是从调节血浆代谢物的整体数量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及变化率上来看合募配穴弥补了各单穴对某些代谢物的调节缺陷,达到了全面且广泛的作用增强效果。.4.合募配穴及单穴针刺对大多数FD代谢产物的含量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合募配穴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

批准号:8130303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吴璐一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合募配穴对胃溃疡大鼠代谢物谱表达调节的研究

批准号:3087331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王富春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合募配穴电针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肠神经系统P2受体的调节及其相关中枢机制

批准号:30973783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慧荣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俞募配穴胃肠调节协同效应的边缘系统网络整合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0150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曾芳
学科分类:H31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