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原始林区、采伐迹地和风灾迹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连续三年的定位监测,发表论文14篇,其中全国性科技刊物12篇,国外1篇,国际学术论文集1篇;此外还有6篇待发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研究表明,处于顶级群落的常绿阔叶林在长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处于非平衡态,种群动态反映出激烈的自振荡变化。原始林区、采伐迹地和风灾迹地的物种多样性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种间竞争、种了库和幼苗库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反映常绿阔叶林非平衡态的数学模型,在国际数学生态会议上获得好评。研究结果还运用到防护林建设中。为长防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后续研究将用非线性模型描述群落的非平衡态。项目深入到新的领域,有一定创新,完成较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冠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
沿纬度和海拔梯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研究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物种共存关系的影响
特大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