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马野生与养殖类群的行为方式与环境适应能力比较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612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1.00
负责人:徐永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宁波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荣华,韦玮,卢光明,孙彬,戴广谱,葛奇伟
关键词:
行为种质增殖放流人工养殖大海马
结项摘要

This study does mainly focus on the yellow seahorse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 a species in imminent danger in the world. At first, we will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wild and the cultured seahorse from their physiological (reproduction, growth rate),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dig out the degeneration mechanism to germplasm with the effects of artificial culture, we will foster and anaylse its F1, F2, F3 of the wild seahorse. Then, among ①the wild ②its F1, F2, F3 later generations ③ten-year-cultured generation, we will compare and anayls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daily behavior pattern (swimming, feeding and so on) and the adaptive abiliti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temperature, salinity, food, enemy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the effect of gradual change to germplasm degeneration of yellow seahorse by artificial culture will be made clear and its mechanism will be investigated, especially in behavior and adaptive ability, we will know what will be changed in daily behavior or behavior component, and in adaptive abilities to var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will be served in proliferating of releasing of juvenile.

增殖放流是把人工养殖快繁技术应用于自然海区,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和恢复渔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放流幼体的性状退化和低成活率是资源增殖的主要问题。本项目以我国濒危经济物种大海马为研究对象,在区别大海马①野生类群及②其F1、F2、F3子代类群和③人工养殖10年类群间的遗传结构在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比较各类群间在日常行为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人工养殖对大海马种质的渐变影响;分析在资源增殖放流过程中,生态环境因素和行为能力等对放流后幼体的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重点明释人工养殖造成大海马幼体在摄食、避敌、游泳等日常行为中行为方式变化和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的逐步影响;并初步探讨上述行为变化与其遗传结构变化/经济性状退化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恢复自然资源和保护濒危物种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比较与分析了野生类群的大海马与人工养殖类群的大海马间的行为方式与其环境适应能力,探讨了行为方式与环境适应能力间的关系,重点针对4个类群大海马间的摄食行为与避敌行为差异对其适应野外环境能力(重点为摄食与避敌相关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变化在资源增殖上效应。结果:在人工试验条件下,获得了不同类群大海马的节律特性、游泳行为、择偶和孵幼行为等特性,并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繁育出了野生类群的F1、F2、F3代类群,比较了野生类群、F1-3类群以及20年人工养殖类群间的摄食行为特性;结合对其组织学观察、生理生化因素响应变化分析以及功能基因表达间的比较,明确了饵料特性及人工养殖种群放养密度是大海马种质渐变的主要原因,主要影响到大海马摄食行为中的游泳方式与对危险的警觉性,从而导致了生活环境改变后的适应困难,并导致存活率下降等现象。这一改变经初步试验表明可经过一阶段的特定驯化培养,可使其(全部或部分)重新获得该特性,可有效地提高资源增殖过程中人工投放生物的成活率以及增殖的成功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0.04.30
发表时间:2020
2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4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20.0744
发表时间:2021
5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DOI:10.13930/j.cnki.cjea.181086
发表时间:2019

徐永健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37015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004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7006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70925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070332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112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7004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770341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0759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草鱼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幼鱼的行为特征及适合度评估

批准号:3167054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为
学科分类:C0313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野生和栽培大豆固氮能力和贮藏蛋白沉积方式的比较研究

批准号:38970503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苗以农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3.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夜行蛾类害虫视觉行为与复眼特征的比较研究

批准号:39070170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郭炳群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鳜鱼摄食行为发育及特殊喂食方式的比较研究

批准号:3067160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刘焕章
学科分类:C19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