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陆续出现,居民出行有了新的选择。国内目前对公共自行车实施效果的研究集中在对使用行为的基本描述统计,缺乏深入研究影响行为的因素和机制。本研究关注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决策过程,力图回答使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用不用、用来做什么、在哪里用,相应建构三个决策模型:使用决策、出行安排决策、行车路径决策。研究选取上海市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居民访谈、英特网调查、IC用车记录、车载GPS定位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总结使用行为特征和决策影响因素,建构并优化三个决策模型使反映真实的决策过程,辨别不同类型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多样性,应用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的使用行为变化。研究的主要创新是建构公共自行车使用决策的分析和应用框架,主要意义是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布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城市用地功能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整合、适合绿色出行的道路环境营造提供更科学的支撑。
自2008年以来,公共自行车在我国发展迅速。人们在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影响下,出行方式发生的何种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决策机制如何,是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研究主要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及用户为对象,包含六部分内容:(1)自行车出行行为研究进展综述;(2)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特征;(3)公共自行车影响下人们出行行为的变化及决策机制;(4)公共自行车对出行质量的提升效果;(5)骑行路径偏好与骑行环境优化;(6)法国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方法与实证。通过对公共自行车用户的出行问卷调查、公共自行车使用刷卡数据、虚拟骑行路径选择行为调查等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1)使用公共自行车后,人们的出行频率略有增加,但是时间节省效果总体不明显;(2)多数使用者将公共自行车作为步行、公交以及私人自行车的替代方式,对小汽车出行的影响微弱;(3)方便性是人们改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首要原因,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布局在人们的使用决策中权重最高,而时间节省的作用相对次要;(4)公共自行车对出行质量总体提升效果最大的在于较功利性的出行目的,而改用电动公共自行车对提高公共自行车竞争力的程度优于增加站点密度;(5)骑行者最关注的环境要素为自行车道类型、机动车车流量、机非隔离设施、机动车路边停车和街道景观,不同出行目的骑行者的环境偏好差异显著;(6)法国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采用总体粗略估计、分步实施、渐进优化的策略,公共自行车站点和车桩的分布与交通设施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成果可用于对公共自行车需求量的估计、系统的布局、服务水平的提升、骑行环境的评价与优化等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实际工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多类型公共自行车调配优化决策问题研究
多尺度建成环境下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行为机制与绿色导向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对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的影响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设计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