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400字):聚烯烃是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然而,聚烯烃是非极性高分子这一特点限制了它在某些方面的应用。随着烯烃配位聚合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能用这一技术实现烯烃与极性单体的高效共聚合,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由于钒系催化剂在催化烯烃聚合时,不仅催化活性高,而且由于中心离子的Lewis酸性低,对极性单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有希望用于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合成新型系列茂后钒系烯烃催化剂,并对已有催化剂以及新合成催化剂进行结构性能优化。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乙烯与极性降冰片烯衍生物以及官能化的alpha-烯烃等功能单体的共聚合,通过改变催化剂结构和优化聚合反应条件来抑制活性中心的失活、控制聚烯烃链结构中官能团的含量,调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化学组成分布,获取综合性能优异的改性聚烯烃材料。
聚烯烃是一类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然而,聚烯烃的非极特征限制了它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学术界和产业界一直在研究聚烯烃材料的功能化,即在聚烯烃大分子链中引入极性基团和分子链段,从而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拓宽其应用范围。随着烯烃配位聚合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能用这一技术实现烯烃与极性单体的高效共聚反应,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由于钒系催化剂在催化烯烃聚合时,不仅催化活性高,而且由于中心离子的Lewis酸性低,可能对极性单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有希望用于催化乙烯与某些极性单体的高效共聚反应。.针对上述情况,从调节催化活性中心的电荷密度和空间位阻的角度出发,本项目设计合成与表征了一系新型非茂钒烯烃聚合催化剂,深入研究了它们催化乙烯聚合、乙烯与-烯烃或环烯烃的共聚反应行为,获得多种高活性、耐热长寿命和高共聚能力的非茂催化剂。在此基础上,利用优选的非茂钒催化剂深入研究乙烯与极性降冰片烯衍生物以及官能化-烯烃等极性单体的共聚反应,通过改变催化剂结构和优化聚合反应条件有效抑制了活性中心的失活反应、控制聚烯烃链结构中反应性官能团的含量,从而调控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化学组成分布,合成出结构可控的极性单体改性聚烯烃材料。.本项目共发表基金号标注的SCI学术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在第五届国际高分子化学讨论会(PC’2012)和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作邀请报告2次。项目负责人于2011年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分内容与本项目相关。项目负责人作为大会秘书长,共同主办了第五届国际高分子化学讨论会(PC’2012)和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应用化学年会(2013年)。利用本项目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新型酚-膦中性镍催化乙烯/极性单体共聚合研究
极性单体与乙烯和双烯烃配位共聚合的关键问题和机理研究
顺序加料活性嵌段共聚合制备立构规整聚烯烃-b-极性乙烯基聚合物
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基氨基酸酯与烯烃共聚合制备生物功能聚烯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