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绿霉素(griseoviridin)和绿灰霉素(viridogrisein)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结构改造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7223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鞠建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俊英,孙爱君,朱清华,汪中文,谢运昌,刘静,左甸光
关键词:
酶催化灰绿霉素绿灰霉素生物合成抗感染
结项摘要

灰绿霉素(griseoviridin)和绿灰霉素(viridogrisein)是由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生产的一对抗生素,分别属于聚酮聚肽类大环内酯和环脂肽类化合物,其结构复杂新颖,二者联合应用产生很强的协同抗菌活性,有关其生物合成机制和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还未开展。本项目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多门学科专业技能,对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精细研究,获取二者完整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发掘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与众不同的功能模块或新功能基因,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对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阻断、置换、重组或异源表达,产生生物合成中间体或结构类似物,并利用体外蛋白表达技术,对一些在其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或新功能酶进行体外生化表征,阐明两种抗生素及其各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机制,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化学实体和物质基础。

项目摘要

灰绿霉素(griseoviridin)和绿灰霉素(viridogrisein)是一组具有显著协同抑菌能力的链阳菌素(streptogramin),相关的生产菌株广泛分布于陆生与海洋环境当中。本项目基于对灰绿-绿灰霉素生产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 NRRL 2427进行高通量全基因组扫描和基因组文库构建获得菌株遗传信息的基础上,首次鉴定分析了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长约105 kb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注释了全部3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构建了基于PCR-Targeting的接合转移基因失活和回补遗传操作体系,获得了39个基因失活突变菌株和4个反式回补菌株,并分离获得3个代谢中间体。结合获得的基因失活菌株表型,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推导了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骨架组装模型,推导了γ-丁内酯类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和相关的灰绿-绿灰霉素协同生产调控机制。证明了P450类单氧化酶SgvP是催化β位C-S键形成的关键蛋白;SgvG和SgvM参与催化导入β-甲基于L-亮氨酸并最终合成绿灰霉素;系统研究了SgvS和SgvD1在3-羟基吡啶甲酸的生物合成与组装中的作用。发现SgvT1和SgvT2是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分泌转运的蛋白,并分析其转运机制。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在国际知名化学生物学杂志ChemBioChem上发表两篇亮点论文,其中一篇选为内封面文章发表,另一篇被Faculty 1000推荐评论;申请两项专利,其中一项已授权;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另有2篇高水平论文待发表。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首次鉴定分析了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和相关功能基因,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推导相应的生物合成机制和揭示相关的调控和抗性机理,已有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探讨打下扎实基础也为链阳菌素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鞠建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灰绿霉素A的结构优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批准号:3097362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顾谦群
学科分类:H340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蒜绿变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结构解析

批准号:30972040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乔旭光
学科分类:C2001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系列Topsentin生物碱的合成、结构改造、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2140214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兹稳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抗生素A201A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工程改造

批准号:8107255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鞠建华
学科分类:H3403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