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按照疾病的需要、中药组方规律而设计出来的一个整体,对中药复方的机理研究不能脱离其整体性特点。本课题以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主线,以代谢终点表型小分子为对象,结合现代仪器分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多源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二至丸的补益肝肾作用。通过分析正常组、肝肾损伤组和二至丸治疗肝肾损伤组动物的胆汁、血浆和尿液等的代谢组轮廓,开展多个代谢组指纹图谱的信息融合研究和数据挖掘,寻找与补益肝肾有关的靶标物质的变化规律,阐述二至丸补益肝肾的作用机制。该课题使多源代谢组学与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达到很好的融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本项目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利用整合代谢组学从整体上研究了中药复方二至丸的作用机理。首先在二至丸质量研究工作中,利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了主药女贞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二至丸的中国药典2010版中4种主要成分(女贞苷、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齐墩果酸)的含量,并利用加权评分法优化了二至丸的提取工艺,相关研究工作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完成了中药复方二至丸的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中药复方质量的稳定均一。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血浆、尿液和胆汁的代谢组学指纹图谱,并将现代仪器分析数据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不同测试平台和不同来源生物样品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多块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多源代谢组学数据,寻找生物标记物,进而分析代谢通路,研究中药复方二至丸的补益肝肾作用。通过分析正常组、肝肾损伤组和二至丸治疗肝肾损伤组动物的代谢组轮廓,开展多个代谢组指纹图谱的信息融合研究和数据挖掘,寻找与补益肝肾有关的靶标物质的变化规律,二至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的体内代谢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在血浆、尿液和胆汁中分别寻找到的2条、4条和7条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该课题使多源代谢组学与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达到很好的融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经典方剂二至丸补益肝肾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和代谢组学技术的二至丸实现肝肾同治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二至丸保肝的体内效应成分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生物药剂学特征指示性的中药复方(二至丸)质量评价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