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土壤开垦后在人为灌溉、耕作和施肥管理下土壤碳、氮演变和结构发育过程及特征不仅能够反映绿洲功能演进和发育程度,也是评价绿洲农田生态系统人为耕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项目选择黑河中游近50年来的新垦绿洲农田,针对新垦农田系统存在的土壤风蚀严重、作物耗水严重、氮淋溶损失导致的水肥利用率低下和对地下水的污染等问题,利用微区控制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已安排的长期定位试验,以及不同开垦时间序列的调查和定位监测,系统研究荒漠土壤开垦为灌溉农田后土壤碳、氮积累过程与机制、氮淋溶特征与规律、土壤碳过程与土壤结构演变相互作用、碳氮过程对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机制、以及对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的响应;评价干旱区荒漠转变为灌溉农田后土壤固碳效应、潜力和机制;分析荒漠土壤开垦后达到系统稳定的土壤碳氮水平和结构发育的时间尺度,提出荒漠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碳、氮优化管理模式与调控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机理研究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农田灌溉需水评估及水土环境效应观测研究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耦合机理研究
近2000年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社会-水文耦合系统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