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拟以自然人文耦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和采集黑河流域近50年来以水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现有相关数据指标,重点通过人类活动要素的量化方法研究,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自然本底和人类活动量化本底,特别是监测2个本底中重大转折和突变信息,进行相关性耦合分析,探讨自然人文在时间、空间和组成尺度上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和互馈关系,揭示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耦合机理,提出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将对黑河流域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认识人类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空间作用方式及强度,发展人文因素空间参数化方法,提升流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及管理的认知水平和调控能力"和自然人文耦合系统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尝试。
课题组先后分8批共计28人次赴青海祁连、甘肃张掖地区、内蒙额济纳进行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问卷910余份。. 通过研究,课题组:(1)通过自然和社会科学耦合的方法,建立了黑河流域管理中社会规范的量化方法并获得了主要社会规范的量化值;(2)建立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耦合模型,并引入了“耦合度”概念和“钟摆模型”,用以解释和预测自然-人类活动相互耦合或协调发展状况;(3)进行了社会规范量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耦合、植被覆盖结构变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耦合、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耦合、社会规范对自然-人类耦合的影响及自然-人类耦合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分配模式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自然-人类耦合关系研究中,考虑人类活动中社会规范的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社会规范量化方法,更有利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认识,利于提升我们解决紧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能力;(2)黑河流域由于天然的资源环境制约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压力,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长期处于中度失调型,且趋于高位运行、矛盾累计和向极限发展转变的边缘;(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资源环境是制约瓶颈,人类活动是活的催化剂,急需以合理方式调试人类活动,以缓解自然-人类活动间紧张的相互作用关系;(4)在区域发展中,应重视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模式,如以户为单位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模式的应用,以提升经济结构、效益和综合生态功能。. 课题组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大会报告2次),国内学术会议8次,发表学术论文8篇(7篇为第一标注,部分论文仍在修改投稿中),撰写研究报告2部(均已提交黑河流域管理局并被采纳),汇交数据5条。. 对照项目计划书任务规定,本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计划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高水平论文产出仍有望突破),部分任务超额完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中游近50年来新垦荒漠土壤碳、氮演变过程及其调控
近一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研究
近60年来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长江入海水沙通量影响机制剖析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耦合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