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跷脉穴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GABA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385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金荣疆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安仁,汪盛贤,杨馨,彭晓华,杨慎峭,范严严,刘琦,阳杨,乐意
关键词:
伽马氨基丁酸阴阳跷脉理论伽马氨基丁酸转运蛋白电针脑卒中痉挛
结项摘要

Post-stroke spasticity is the major problem that affect the motor function. Acupuncture is the important TCM treatment which with definite efficacy on spastic paralysis.pre-study confirmed that acupuncture could regulate the the level of GABA and the function of its recepter. This research is taking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GABA chem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as target spots,connecting the heel vessel theory,"priorities of Yin and Yang",with the morden medical theory of spasticity occurrence and release.With the help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immunohistochemistry, in-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immune dyeing, western blot, RT-PCR and LSCM, to study the eff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points of heel vessels on GAT-1,VGAT, GABA-T, GAD, PV, CR and CB.Our reaearch aim to discuss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ch based on heel vessel theory on post-stroke spastical paralysis,as well as provide a new research area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theory.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是阻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关键问题,针刺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前期研究证实针刺对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及其受体功能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以GABA合成与代谢相关因素为主要靶点,将跷脉"阴阳缓急"的致病特点与现代医学痉挛的产生及缓解作用机制相结合,抓住针刺"调和阴阳"的功能,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荧光免疫染色、免疫印迹、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技术,观察电针跷脉穴位对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颈、腰膨大组织中GABA转运蛋白(GAT-1),囊泡膜GABA转运蛋白(VGAT),GABA氨基转移酶(GABA-T),谷氨酸脱羧酶(GAD)以及GABA能神经元相关蛋白(PV、CR、CB)的影响,探讨电针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分子生物机制,也为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摸索新的结合点。

项目摘要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是阻碍患者运动功能的关键因素,中医认为阴阳跷脉受邪,阴阳失衡是痉挛发生的重要因素,针灸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纠正患者痉挛肢体的阴阳失衡,重塑阴阳平衡而实现。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痉挛的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减少关系密切,金荣疆等研究发现针刺跷脉上的穴位可以提高GABA受体功能,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本研究以GABA合成与代谢相关因素为主要靶点,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荧光免疫染色、免疫印迹、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技术,观察了电针跷脉穴位后,GABA 转运蛋白(GAT-1),囊泡膜GABA 转运蛋白(VGAT),GABA 氨基转移酶(GABA-T),谷氨酸脱羧酶(GAD)以及GABA 能神经元相关蛋白(PV、CR、CB)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电针阴阳跷脉穴位可通过“一升一降”,即升高脑卒中后脑干、脊髓颈、腰膨大部位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CB)、微白蛋白(PV)和突触结合蛋白Ⅰ(SytⅠ)的表达;降低对脑干、脊髓颈、腰膨大的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GAT-1)、γ-氨基丁酸转移酶GABA-T、囊泡膜GABA转运蛋白(VGAT)和(SSADH)的表达,以增加突触间隙的的GABA浓度,发挥GABA突触前抑制作用,降低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减轻痉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电针跷脉穴位改善肢体痉挛的现代作用机理之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2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3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4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5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早期针刺夹脊穴改善卒中后痉挛大鼠高肌张力状态的GABA受体调节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7285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麟鹏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针刺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GABAA-BDNF-TrkB-突触可塑性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批准号:8167388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岳增辉
学科分类:H310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蒙医脑-白脉调控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叶脑源性生长因子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8136057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乌兰
学科分类:H312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甘氨酸参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的中枢机制研究

批准号:8167404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金荣疆
学科分类:H3117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