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部过去50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7103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5.00
负责人:段建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房永杰,吕利新,邱红岩,梁寒雪,李宝
关键词:
青藏高原树轮密度驱动因子极端温度事件气候模拟
结项摘要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occurre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not only destroyed the ecology system in the TP but also triggered the climate change around the region. However, we have little knowledge about the long-term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al mechanisms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TP.This limit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occurred in rencent decades under the global warming and causes poor forcast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future. In this project, we plan to establish a large-scale tree-ring-density network database consisting of at least 15 sampling sites and 500 tree-ring cores from high altitude regions in the southeastern TP. Informa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past 500 years will be extracted from the tree-ring bank and their occurrence years, frequency and strength will be identified. Numerical modeling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external forcing and internal feedback processes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and then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and dynamical mechanisms will be clarified.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deepening our knowledge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on the TP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in forecast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the TP in the future.

发生在青藏高原的极端温度事件不仅对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农牧业生产具有破坏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然而,我们对高原地区长时间尺度极端温度事件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制约了对近期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温度事件发生特征的客观评价和对未来极端温度事件的准确预测。本项目拟以青藏高原东南部为研究区域,建立大尺度空间的树轮密度数据库(至少15个样点,500棵树芯)。通过探索新的树木年轮学研究方法,提取过去500年的极端温度事件信息,进而揭示它们在长时间尺度上的频次和强度特征。通过古气候数值模拟分析极端温度事件发生的外部强迫因子和内部反馈过程,阐明高原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高原地区极端温度事件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对预测和应对未来高原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具有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利用采自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树轮样本(17个样点,739棵树芯),建立了该区域的树轮密度数据库。基于该树轮密度网络数据库,通过分析树轮最大晚材密度(MXD)当年生长相对于前5年的异常变化,建立了一个长达640年(1375-2014)的树轮MXD指数序列,进而重建了青藏高原大空间尺度的晚夏(8-9月)极端温度历史。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喷发是造成青藏高原晚夏极端温度事件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晚夏气温的冷却作用又受到了内部变率(El Nino事件)的“缓解”。CMIP5气候模式再现了历史时期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晚夏气温的冷却作用,但对伴有随后El Nino发生的热带火山喷发事件引起的青藏高原晚夏气温的冷却幅度存在明显的过估,可能是由于气候模式对El Nino事件对青藏高原晚夏气温的暖化作用的低估。本项目进一步通过对青藏高原历史时期夏-冬温差极值事件的分析发现,工业革命以来青藏高原夏-冬温差极大值事件的发生频次明显减少,而极小值事件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表明了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极端温度事件的影响。在去除重建序列的长期趋势后,青藏高原夏-冬温差的极值事件主要是由冬季的极端温度事件所引起,其动力机制是位势高度场的经向梯度导致了高纬度冷空气对青藏高原的入侵。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高原地区极端温度事件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对模拟和应对高原地区未来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具有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5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段建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流域水文极端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

批准号:5127913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利平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过去500年黄淮海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预警意义

批准号:4150105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闫军辉
学科分类:D01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识别和估量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对过去社会的影响

批准号:4107213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何洪鸣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青藏高原东部过去千年温湿变化特征及机制

批准号:4163052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邵雪梅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3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