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已证实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仅为9.1%,而手术切除率仅为10%, 5年生存率仅为5%以下。目前胆囊癌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影像学诊断、细胞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只对中晚期胆囊癌有效,且结果大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偏差。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证实胆囊癌是通过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逐步发生的,既然如此,能否采用LC(液相色谱)与MS(质谱)相结合PCA对高危人群和癌前病变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样变、腺肌增生、胆道解剖结构异常、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患者尿液中核苷酸类代谢产物进行分类研究,建立核苷酸类代谢谱?能否用MRS结合PCA分析上述人群血清中Saturated lipid代谢产物并建立代谢谱?以此建立预测和早期诊断胆囊癌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彻底解决临床工作中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率极低的难题,其将根本扭转胆囊癌预后极差的被动局面。
原发性胆囊癌(PGC)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临床上收集PGC患者,良性胆囊疾病(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和正常人的尿液、血液、胆汁和胆囊组织标本,然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各样本中10种常见的核苷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GC组8种核苷核苷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胆囊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95.7%%的PGC患者被正确识别,敏感性与传统肿瘤标记物CA19-9(31.1%)、CA125(14.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核苷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标记物,与其它肿瘤标记物和检查手段结合对原发性胆囊癌的初筛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
中药指纹图谱在线专家系统研究
复杂疾病早期诊断和预测的数学问题
基于气相质谱的肝癌早期诊断和预测关键生物标志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