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水稻生产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胁迫。因此,节水稻作如水稻覆膜旱作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覆膜旱作后,一方面水稻地上部锰含量仅为淹水水稻的1/10-1/20,低于水稻缺锰临界值;另一方面,土壤中氮素形态将由淹水条件下以铵态氮为主转变为以硝态氮为主。覆膜旱作后,水稻如何适应缺锰和氮素形态改变对分蘖、养分吸收以及氮素代谢的影响,是本项目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据此,本项目提出以下三个科学假设:① 淹水条件下锰有效性高和以NH4+为主,有助于水稻分蘖形成;覆膜旱作后,锰有效性降低以及以NO3-为主,将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② 覆膜旱作后,土壤锰有效性降低将显著抑制NO3-还原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合成和光合作用,并影响碳水化合物供应和分配。③ 施用适量锰肥和硝化抑制剂将缓解水稻覆膜旱作体系缺锰现象,并改善水稻氮代谢过程和锰营养状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四环三萜帕克醇代谢途径调节水稻分蘖的机制研究
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酿酒葡萄年际根系形态发育和氮素代谢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旱作水稻水分蒸腾效率和对缺水敏感性影响
DEP1调节水稻氮吸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