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选择机理及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16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余建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文忠,王岱,谌丽,杨波,党云晓
关键词:
行为空间弱势群体社会群体就业居住
结项摘要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the siz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 Floating population in Beijing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operations, but it also brought serious urban problems , such as traffic congestion, soaring housing prices, a shortage of public services, space management chaos etc..This project wants to integrate category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firstly.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of affecting job-housing space selection by the view of system constraint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etc.. Analyze its impact and mechanism. Then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space selection mod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by distinguished social classand family composition. Finally, using the supply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Beijing housing and job space, simulate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job-housing space in the next decade.

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加速,外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张,目前北京市流动人口已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在对北京经济运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堵塞、房价飞涨、公共服务短缺、空间管理混乱等严重的城市问题,研究这一群体的空间组织特征成为北京城市发展新阶段下的新命题。本项目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类别划分的前提下,从制度限制、居民自身经济社会属性、公共服务设施等硬件条件、社区文化等生活软环境等方面剖析影响不同类别流动人口进行职住空间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等,继而归纳出不同阶层、不同家庭构成的流动人口职住空间选择模式,然后结合北京市住房和就业岗位的空间供给特征,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未来十年的流动人口职住空间演化趋势进行模拟,最后针对模拟结果提出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管控和引导的政策建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在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汇总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就业岗位分布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及其他统计数据构建了北京流动人口职住空间选择研究基础数据库,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选择的普性与特性因素,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企业)空间和居住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工作、通勤等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从就业空间来看,北京市就业(企业)空间格局在不同产业类别呈现不同的集聚特征。距 离市中心(天安门)5-15 公里的区域是就业空间的密集区域,这些区域按环路来分大 都分布在城市 3-5.5 环之间,即自 3 环至超出 5 环 3-5 公里的范围内,同时服务业就业 空间的城内聚集特征更为明显,而制造业就业空间的聚集空间高值向外延伸至 4 环至 6 环以外区域。从居住空间来看,朝阳区和海淀区是流动人口聚集比例最高的城区,而近郊区 的丰台区与昌平区一南一北两个区是流动人口聚集比例较高的地区。从街道层面可以看出,东小口(天通苑区域)、望京、八里庄、南苑、回龙观、大 红门等是流动人口聚集较多的街道。这些区域基本上分布在近郊区,相对居住成本较低, 部分区域拥有一定量的商住房,可以解决非北京市户口居民的购房问题。从流动人口的居住工作地关系可以看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主城区居住的流动人口多在本区工作,而昌平、通州、大兴等近郊区居住的流动人口在外区工作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各区域的流动人口在本区工作的比例都超过了 50%。同时,研究证实了流动人口在迁居和择业行为上的协同性,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独立性的检验结果表明,与分别对两个决策过程独立进行估计相比,将两个决策过程同时进行 估计能够显著地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两组检验表明居民的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协同决策的过程。研究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群组分类,将北京市居民分为五类人群, 他们分别为:年轻打工者、高知白领、投亲老年人、外来富裕阶层、临时工薪族。另外,研究对诸如居住用地地价等影响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管控和引导的政策建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余建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江南水网地区农村新型职住空间类型研究

批准号:5190827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黄华青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流体城市"视角下职住空间格局及变化机理研究——基于城市计算方法

批准号:7180403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毛峰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17.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功能重组背景下城市职住分离模式、评估预警及规划响应

批准号:5187805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杨明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UAD大数据的居民职住空间特征识别及规划策略研究

批准号:4160116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蓓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