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缺血再灌注易发MVA的生理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中层心肌细胞参与了一些器质性心脏病MVA的发生,但其是否也参与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MVA的发生,以及具体的电生理和蛋白分子机制有待研究。本项目综合使用膜片钳、跨膜动作电位、快速冰冻切片、免疫印迹和RT-PCR等技术,对比正常对照组及急性缺血再灌注组动物模型左心室不同心肌层中单相动作电位、离子通道变化,以及AngⅡ、Cx43 等蛋白分子的跨室壁分布异质性,从基础电生理和蛋白分子水平,探讨缺血后再灌注易发MVA 的机制。然后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和促进剂灌流、AT1和AT2拮抗剂灌流、ERK阻断剂灌流前后这些蛋白分子和动作电位、离子通道的改变,进一步探讨急性缺血再灌注后MVA治疗的靶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观察中层心肌是否参与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MIR)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以及具体的电生理和蛋白分子机制,探讨MIR MVA治疗的靶点。我们的结果显示,MIR家兔模型中层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明显减少,跨室壁Cx43表达异质性增大,中层心肌细胞IK离子通道电流显著减少,继而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加,这可能是MIR易发MVA的重要生理机制。AngⅡ灌流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缝隙连接促进剂等干预分别加重或改善这种异质性,影响IK离子电流,继而改变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是MIR MVA治疗可能的靶点。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已书写论文5篇并投稿,其中英文2篇,中文3篇,已有1篇英文文章发表在SCI收录杂志,2篇中文期刊已被录用等待发表。还有1篇中文论文正在撰写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急性心肌缺血时T波电交替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
S100B/RAGE通路对心衰小鼠室性心律失常及电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环状RNA circITCH调控Wnt/β-catenin/ Cx43信号轴在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中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肾脏去交感神经对心肌梗死慢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