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死亡率可达50%。NK细胞功能异常是该病的重要特征,但引起NK细胞功能异常的具体机制不明。根据以往研究和前期的预实验,我们推测KIR及其配体HLA基因的多态性与NK细胞的功能异常存在相关,在EBV-HLH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项目拟在EBV-HLH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中,采用SSP-PCR技术测定KIR及其配体HLA基因的多态性, 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功能,包括表面受体及穿孔素的表达情况和NK细胞在IL-2刺激前后活性颗粒的释放能力,结合分析临床资料,探索KIR及其配体HLA基因多态性与NK细胞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在EBV-HLH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项目完成情况.本研究以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1.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SSP-PCR)测定了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在EBV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之间的差异。初步获得儿童急性EBV-IM、EBV-HLH和正常人群的KIR基因多态性特征,发现了儿童BV-HLH患者和急性EBV-IM及正常对照组之间KIR基因多态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初步探讨了KIR基因多态性与E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为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2.对EBV-HL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3.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初步对EBV-HLH患者和EBV-I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NK细胞表面受体及穿孔素表达、活性颗粒释放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二、代表性结果介绍.1.本研究通过一年的小额资助研究,初步发现KI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KIR2DS5)在EBV-HLH和EBV-IM患者及正常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KIR基因多态性与EBV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2.通过对EBV-HL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现在EBV-HLH患者中存在着较多的合并感染,其中细菌性败血症值得注意。.3. 对8例EBV-HLH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①两组在NK细胞表面受体NKp30,NKp46,NKG2D,DNAM-1和2B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56+NK细胞穿孔素表达和CD8+ T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在IL-2刺激前活性颗粒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EBV-HLH组在IL-2刺激前后CD107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IL-2刺激前后CD107a、CD107a/K562和CD107a/NKG2D/P81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初步得出,EBV-HLH患儿NK细胞对IL-2的反应出现异常,可能与EBV-HLH的发病有关。.三、可能的价值或效益. 本研究对儿童EBV-HLH患者、IM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的KI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KI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EBV感染临床表型之间存在相关,为重症EBV感染的不同临床表型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可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ATF4基因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穿孔素变异型与临床表现型关系的研究
PD-L1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iCasp9自杀基因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作用中的研究
噬血细胞综合征中EB病毒异位感染免疫细胞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