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糖蛋白Ⅰ(β2GPⅠ)是由肝脏产生血浆中较丰富的糖蛋白,参与脂肪的转运及代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原或辅助因子。我们在前期工作中验证了β2GPⅠ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结合,而且首次发现肝癌细胞株SMMC-7721 的细胞膜上存在与β2GPI特异结合的蛋白,并已鉴定该蛋白为膜联蛋白Ⅱ(Annexin II)。此后,我们利用人原代肝细胞,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由此我们推断,既然β2GPⅠ可与HBV特异结合,又与肝细胞膜的Annexin II特异结合,那么,β2GPⅠ极有可能介导HBV入侵肝细胞。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受体重建实验及结合与内化实验明确AnnexinⅡ为肝细胞膜上β2GPⅠ的特异性受体,并且探讨HBV是否通过β2GPⅠ介导入侵肝细胞。本研究的实施与完成将为乙型肝病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未来对HBV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β2-糖蛋白I(β2GPI)是由肝细胞合成,血浆中含量丰富的糖蛋白。在前期工作中,验证了β2GPI与rHBsAg特异性结合,发现人原代肝细胞及SMMC-7721细胞膜上存在与β2GPI特异结合的蛋白,并鉴定为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或ANX2)。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液相放射免疫法、细胞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进一步研究了β2GPI在HBV侵染肝细胞途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HepG2.2.15细胞中β2GPI含量明显增高,ANX2含量明显减少;β2GPI、AnnexinⅡ共定位于细胞膜上;β2GPI与HBsAg间有较强相互作用,β2GPI与AnnexinⅡ间存在瞬时、不稳定性弱相互作用,AnnexinⅡ与HBsAg无明显相互作用,推断乙肝病毒以HBV-β2GPI复合物形式与细胞膜上AnnexinⅡ作用;β2GPI与rHBsAg共孵育后,rHBsAg与细胞表面结合能力增强,在非肝脏来源非HBV易感细胞293T中,此作用更明显,因此认为β2GPI促进HBV与细胞表面粘附。临床标本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β2GPI水平明显降低,且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β2GPI水平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呈正相关。推测β2GPI与HBV感染后肝脏损害程度及肝细胞储备功能变化有关,可能成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的预警因子。本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β2GPI作为粘附受体介导HBV与细胞表面结合,辅助病毒侵染肝细胞这一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lleviates hepatocyte senescence by enhancing autophagy in vitro and in vivo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β2糖蛋白I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活化肝癌细胞核因子kB的研究
β2-糖蛋白Ⅰ与HBsAg联合促进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研究
肝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答基因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小蛋白(SHBs)促进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