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分离金粟兰属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0962012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尹小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欧阳胜,谢一辉,夏绘晶,程林,徐向红,裴建国,江一帆,余无双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抗肿瘤活性金粟兰属植物
结项摘要

金粟兰属的多种植物具有祛风散寒,舒筋强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疮肿及毒蛇咬伤等病症,宽叶金粟兰等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代研究表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金粟兰属植物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这类化合物多属于钓樟烷型结构的衍生物,具有多环结构,并由于酯化、甙化、聚合和立体异构,使得结构较复杂,且含量低,分离提纯难度大。为此,我们将运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技术,以已获的四种活性倍半萜内酯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胀聚合法合成微米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以此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研究较少的金粟兰属植物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定向分离,可以直接、快速、高选择性地获得更多强抗肿瘤活性的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实现了结构复杂含量低的活性倍半萜类成分分离方法的突破,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筛选一体化,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党参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等活性倍半萜内酯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吸附性能好、形貌良好微米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系统地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如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等对合成MIPs的形貌、产量和吸附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系列印迹固相萃取柱,对多穗金粟兰和丝穗金粟兰根部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提取浸膏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定向分离,结合HPLC-MS等多种现代分离技术,获得了多穗金粟兰内酯A-D、粗叶木内酯A、党参内酯等16个倍半萜内酯,确定其中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多种人癌细胞株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了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此外,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对复杂体系中低含量活性成分富集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3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尹小英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秦岭金粟兰属植物杀孑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3120025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石新卫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核壳微球的针毛蕨属植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分离及筛选研究

批准号:2110503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熊朝梅
学科分类:B04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宽叶金粟兰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批准号:20462004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罗永明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金粟兰属植物具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的新颖倍半萜成分的研究

批准号:212620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罗永明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