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手性技术发展的现状明确指出,在手性试剂的若干应用领域中活性金属手性中心可能的作用。在合成方法学上,利用自行设计的手性或非手性C2或C3型配体的立体选择性诱导和配体之间的强耦合作用,实现在金属基元间传递手性的超分子自组装;以生成寡聚(4-8核)络合物立体框架等作用对结构的稳定,想方设法地"锁住"活性金属中心的手性,设计合成并拆分一系列金属中心同手性的笼络合物;利用它们易与底物络合及其生色、荧光、磁性、放射性或生物活性等固有特征,发挥其最靠近底物的手性中心诱导作用;以CD光谱技术跟踪其在与底物相互作用时的金属中心手性构型变化,考察其结构稳定性,探索手性识别条件,明晰手性诱导机理。期望它们在CD谱检测中作为手性探针,在NMR中用作价廉、易得、广谱、有效的手性位移试剂,以及在不对称合成等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突破。从而为其在手性分析技术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提供借鉴。
手性笼络合物的合成、拆分以及拆分机理的研究迄今仍是国际难题。本项目在手性笼络合物的研究方面,主要取得两项进展。一、消旋Fe(II)笼络合物的化学拆分:(1) 合成了消旋水溶性四面体Fe(II)笼络合物rac-Fe4L(1)6,采用自行制备的一种手性络合物的对映体(Δ-A和Λ-A)为拆分剂,首次对四面体Fe(II)笼络合物进行了拆分,获得一对四面体Fe(II)笼络合物ΔΔΔΔ-Fe4L(1)6和ΛΛΛΛ-Fe4L(1)6。高分辨质谱、1H NMR谱和圆二色(CD)光谱分析表明:rac-Fe4L(1)6被成功拆分,并且在水溶液中有较好的手性稳定性。(2) 以自行制备的一种手性络合物的对映体[(+)-B和(-)-B]为拆分剂,首次实现了对消旋立方体Fe(II)笼络合物rac-Fe8L(2)6的部分拆分。二、手性Fe(II)笼络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1)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性配体L(3)合成了水溶性手性四面体Fe(II)笼络合物Fe4L(3)6,通过CD光谱表征以及与ΛΛΛΛ-Fe4L(1)6的CD谱激子裂分样式比对,可推测已获得ΛΛΛΛ-Fe4L(3)6,其溶液手性结构可稳定存在。(2)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性配体L(4)首次合成了手性立方体Fe(II)笼络合物Fe8L(4)6,通过CD光谱表征及其激子裂分样式,推测获得了ΛΛΛΛΛΛΛΛ-Fe8L(4)6,溶液中手性稳定性较好。但立方体Fe(II)笼rac-Fe8L(2)6的拆分方法还有待完善、手性笼络合物Fe4L(3)6和Fe8L(4)6的结构还有待单晶X射线衍射和质谱分析等证明。化学拆分rac-Fe4L(1)6的机理研究仍在进行中,若能探明,则对于手性笼络离子的拆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将研究深入到手性稀土笼络合物的应用,本项目还探讨了一系列手性樟脑基衍生β-二酮镧系络合物的绝对构型与其固液CD光谱的关联、溶液中配位结构和金属中心手性的稳定性、荧光性质构效关系及合成方法等,为这类络合物的配位立体化学研究及其手性识别作用机理的阐明,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素材和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已结题国家基金的后续工作“惟手性金属中心双核Ru-Os苯络合物及其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有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本项目的拓展,对固体CD光谱测试中的浓度效应、配位化学中的镜面对称性破缺(MSB),以及消旋BINOL的包结拆分法改进也作出了探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a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Taking the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 du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trategy for synthesis of FeCo@NC bifunctional oxygen catalysts for clean energy application
潜手性双烯配位的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基于非手性有机配体的纯手性金属有机笼的组装
“预拆分金属配体/金属-有机配位基元”策略组装多中心集成手性分子笼
手性氮氧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多组分反应合成多手性中心杂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