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往往伴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甚至演进成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胶质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3月,而一旦演进成胶质母细胞瘤,其预后显著恶化,中位生存期仅7月,因此干预这一进程将可以明显提高胶质瘤的整体疗效。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若干微环境因素可以促进CD133+ 肿瘤干细胞扩增,甚至诱导CD133(-)细胞转化为CD133+ 肿瘤干细胞;而CD133+ 肿瘤干细胞比例往往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在微环境因素诱导下,脑肿瘤干细胞的群体扩增(数量变化)和附加基因突变(生物性状变化)可能是低级别胶质瘤向胶质母细胞瘤演进的关键机制。本项目将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谱、甲基化检测、生物信息学、动物实验和人类肿瘤标本检测等多层次研究,以论证该科学假设。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往往伴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甚至演进成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本课题组工作表明:若干微环境因素可以促进 CD133+ 肿瘤干细胞扩增,甚至诱导 CD133-细胞转化为CD133+ 肿瘤干细胞;而 CD133+ 肿瘤干细胞比例往往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我们的研究显示低级别胶质瘤无血清原代培养较难成球,成球后传代数量有限。A2B5、SSEA-1、CD133在高级别胶质瘤干细胞中存在共表达。胶质瘤细胞系U87通过无血清培养可筛选出肿瘤干细胞球,是一种简便易得的胶质瘤干细胞研究模型。通过微环境的处理,我们发现TMZ联合高氧环境可改变U87肿瘤球细胞周期并促进其分化,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我们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手段探究其分子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淋巴瘤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的进展
氧化石墨烯片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黏附、增殖及 成骨早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脑肿瘤干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作用
炎症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ATRX基因突变与端粒ALT相关性对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脂肪源性干细胞介导Alphastatin肽对脑肿瘤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胶质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