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本项目针对含锡花岗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揭示矿物聚锡能力和成矿示踪效应为科学目标,利用多种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典型准铝质含锡花岗岩(骑田岭和花山-姑婆山岩体)、强过铝质含锡花岗岩(香花岭和栗木岩体)和非成矿花岗岩(九峰山岩体)中的重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开展精细矿物学对比研究。通过查明矿物中锡的赋存状态、富集特征、内部成分不均一性和晶体化学特征,探讨含锡花岗岩演化不同阶段岩浆物理化学条件差异,揭示矿物的有效聚锡能力及控制因素;系统分析典型矿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成分,探讨与含锡花岗岩成矿能力有关的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原生含锡矿物的共生组合及其热液蚀变产物,揭示锡的活化、迁移和成矿机理;对比准铝质、强过铝质含锡花岗岩及非成矿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建立含锡花岗岩岩浆-热液体系中成岩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示踪标志。本研究将为含锡花岗岩成矿和找矿勘探研究提供重要的矿物学基础。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本项目针对含锡花岗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揭示矿物聚锡能力和成矿示踪效应为科学目标,利用多种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典型准铝质含锡花岗岩(骑田岭,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和非成矿花岗岩(连阳,大东山和九峰花岗岩)中的重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开展精细矿物学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榍石是含锡花岗岩中重要的具有聚锡能力的矿物,在成矿花岗岩的岩浆早期、晚期和热液期,它的赋存状态、富集特征、内部成分不均一性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早期的原生榍石和黑云母在流体作用下还发生了分解作用形成了锡矿物,反应了含锡花岗岩成岩成矿过程中锡的聚集和迁移的过程。利用榍石这一重要的指示性矿物,对周围非成矿花岗岩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九峰这一具有采矿潜力的花岗岩体。另外还通过花山花岗岩中的云英岩带内矿物学工作结果讨论了该云英岩化的过程中锡如何运移最终沉淀形成矿床。本研究为含锡花岗岩成矿和找矿勘探研究提供重要的矿物学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南岭地区钨锡稀有金属元素富集、矿物结晶与成矿作用精细研究
南岭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中补体的成因及其与钨锡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锡成矿与不成矿花岗岩对比研究—以三江地区腾冲-梁河花岗岩带为例
华南含锡钨铌钽花岗岩中成矿熔体和流体的形成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