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thical behaviors in the name of collective benefit is prevalent in Chinese companies. 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fails to discover the motivational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ased up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orality, this research project addresses three key theoretical questions. Specifically, the measurement of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Chinese context. How and when prosocial motivation relates to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w and when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lates to job performance. To address above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this research project will conduct time-lagged field survey study and vignette experiment study..Ou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empirical findings make 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existing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 First, clarifying the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of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econd, based upon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orality, the project explores the emergent mechanism of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ird,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orality, this project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then job performance. Taken together, the research project will advance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Chinese context, an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managers to control workplace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以不道德手段提高组织利益的做法在中国企业中屡见不鲜,但是学术界对于该行为的心理动机和产生的后果则研究得很少。基于道德社会认知理论,本课题期望解决三个关键理论问题:从测量角度,归纳中国情境中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从行为动机角度,探索员工进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键动机和形成机制;从行为后果角度,研究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工作绩效的潜在影响。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时滞问卷调查法和情景实验法收集数据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课题创新点体现为:第一、通过剖析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维度结构,深化其概念内涵;第二、基于心理动机视角和道德社会认知理论,解释亲社会动机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诱发机理;第三、基于道德社会认知理论,解释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于情绪耗竭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本课题的发现有利于了解中国情境中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结果,指导管理者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减少这一行为的出现。
不道德行为主要源于人们自私的动机已渐渐成为商业伦理研究中的共识。但随着大众“尾气门”事件、神户钢铁事件等各类商业丑闻被不断曝光, 这一共识开始受到了挑战。学者们发现组织成员从事不道德行为的目的不是或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很多时候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这种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的不道德行为被称为亲组织不道德行为。近十年来,以探讨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变量、中介机制和行为后果为主题的研究成为商业伦理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适时地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目前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基本完成了申请时设定的研究计划,部分相关研究论文仍在修改和完善中,后续的研究也在积极推进中。.这项青年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从道德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亲社会动机、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具备坚实理论基础的研究模型,并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评审专家给予的反馈意见,以及项目团队的研究经验,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研究计划进行了调整:(1)鉴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量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情境,修订这一量表的理论贡献已经不大,项目团队决定不再将这一部分作为主要内容,而将其并入任务一;(2)项目团队决定探索抑制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将研究重点放在伦理建言的量表开发,进而分析伦理建言的产生,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调整后的研究计划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2)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3)伦理建言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项目进展基本按照整体计划方案执行。截止目前,课题负责人共有3篇文章被杂志接受和发表(分别是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2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2020),在主流管理学会议(如美国管理学年会, AOM;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报告文章6篇。目前收到修改邀请的文章2篇,在审文章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味美的毒酒: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非工作上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组织对策研究
服务型组织中授权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基于亲社会动机的自我调控消费行为研究-以绿色消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