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粳稻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模式,研究群内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明确粳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特征分子标记,载明主要特征特性;依据筛选出的宁夏水稻优势生态型,有目的地导入外源优势生态型的基因,实现本地品种与合适优势群品种结合,创制新种质,丰富宁夏水稻育种材料,提高育种效率;跟据已知的杂交优势模式,将强优势生态型亲本与不育细胞质回交转育"三系"不育系,以粳稻骨干恢复系与强优势生态型亲本回交转育恢复系,选育一批具有强优势生态型遗传背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种优势鉴定,检验杂种优势模式效果,为杂交粳稻发展提供育种理论和材料支持;利用田间表型和表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二种方法对后代进行选择,比较选择效率,建立强优势杂交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择体系,为杂交粳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1、项目的背景:水稻是宁夏特色优势农作物之一,区域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育成的一批新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方位的需求,但产量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宁夏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亲本来源大部分是东北粳稻区品种或宁夏当地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亲本类型单一。基于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利用不同类型、不同来源和地理上远距离生态型品种,创制优异新种质,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实现了本地生态群品种与群外生态群品种的结合,为宁夏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外源基因,拓宽育种的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2、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粳稻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模式,研究群内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明确粳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特征分子标记;依据筛选出的宁夏水稻优势生态型,有目的地导入外源优势生态型的基因,创制新种质;跟据杂交优势模式,将强优势生态型亲本与不育细胞质回交转育“三系”不育系,以粳稻骨干恢复系与强优势生态型亲本回交转育恢复系,选育一批具有强优势生态型遗传背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种优势鉴定;利用田间表型和表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二种方法对后代进行选择,比较选择效率。.3、重要结果:(1)筛选出引物Rfa-7F/Rfa-7R作为优势生态型恢复基因特征分子标记,在恢复系中扩增出957bp的片段。优势生态型的韩国粳和美国粳检测出(Rf1a/Rf1a)基因型。(2)将优势生态群为受体与供体材料杂交,回交到CB2F1代,通过分子检测和测恢相结合进行系谱法选育。通过分子检测进行系谱法选育,可以淘汰无恢复基因和有劣势基因的植株,将群体中占25%纯合恢复基因提高到99%,加快恢复系选育效率,最大限度保持CB2F1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超亲优势和超对照的比例。建立了强优势生态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3) 以优势生态群台湾粳中和美国中的13个品种为受体,C418为供体,依据杂交优势模式,创制稳定恢复系及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90份。(4)回交转育了宁粳16号、宁粳23号、宁粳24号、花43等7个不育系,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7个,增产10%-17.8%。.4、关键数据及科学意义。(1)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强优势生态型恢复系选择技术,快速将群体中纯合恢复基因提高到99;(2)创制恢复系及优异育种材料90份,不育系7份,筛选强优势组合7份,增产10%-17.8%。(3)项目研究结果为杂交粳稻发展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TILLING技术的宁夏水稻耐盐种质创新研究
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及其应用
北方杂交粳稻遗传基础与杂种优势关联性研究
水稻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解析及杂种优势群的初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