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叠加效应的深港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7833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殷子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深圳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饶小军,王浩锋,孙颐潞,金珊
关键词:
规划理论叠加效应站域空间可达性发展潜力
结项摘要

Intensive growth, one of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rban problems caused from rapid urbanism for decades in China, it could be achieved only if the urban policies following the rules between urban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Recently, metro systems have been or being constructed widely in many big cities, so new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 space should be provided by the promotion of accessibility from metro. Based on early researching outcomes and methods, this proposal intends to apply analyze approaches from space syntax and GIS, to comparatively study on relationship of urban pattern and additive effects of global accessibility in catchment areas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The patterns of accumulated urban elements in catchment area will be describ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will be formulated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n variable of “accumulate rate”, which is obtained from comparing density between catchment area and the background region. Locally, the interreaction of urban structure, metro ridership, and distribution of urban elements will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atchment ares, the evaluating model can be constructed under the rules that how local accessibility impacts on metro riding intent of people.

内涵式增长是应对快速扩张带来的城市环境、交通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潜力和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许多核心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通过增加大运能,在宏观范围结合原有地面街道网络形成了可达性的叠加效应,为城市内涵式增长创造了新的空间发展潜力。基于已形成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本课题拟结合GIS技术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深圳和香港轨道系统形成的站域空间全局可达性的叠加效应和城市形态,构建基于可达性叠加效应的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水平分析评价模型,以集聚度指标描述并引导形成轨道站周边各主要空间要素的相对集聚形态。在中微观层面深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轨道乘坐量与城市空间要素分布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把握局部可达性对居民乘坐轨道意愿的影响机制,针对空间发展潜力形成站域范围局部可达性适配模型,用以评价站域空间结构、辅助制定轨道站周边空间的建设、整合策略。

项目摘要

基于轨道系统与城市街道网络的可达性叠加效应,研究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是高密度城市空间集聚形态的后续研究,是对城市集聚形态的成因和潜在动力的剖析。以空间句法的可达性评价工具为量化手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10千米出行半径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将69个港铁站分为4组,通过比较港铁系统置入城市道路网络前后的可达性,量化港铁站域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以居住单元密度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各区域及站点所在的选区居住单元密度之间的比值描述港铁站核心区(200米半径)和站域(500米半径)的集聚程度,最终得出不同城市区域典型站点案例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与居住空间集聚程度的平均值。结合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分析8个不同区位港铁站域,发现轨道系统可达性叠加效应带来的发展潜力的体现程度与城市发展程度,与轨道建设时机、城市更新措施等有直接关系。解析轨道站域居住空间的集聚形态与轨道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城市轨道站周边空间容量和形态的研究,通过引导形成集聚形态而强化轨道系统的综合效益。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殷子渊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步行可达性模型与空间连续性模型的山地城市步行空间形态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批准号:5170839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米晓燕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空间目标编目轨道精度评价方法研究

批准号:114730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熊永清
学科分类:A1804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适应于空间站轨道特征的分时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

批准号:1190303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音华
学科分类:A18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轨道角动量叠加态多普勒效应提取多维矢量运动信息的研究

批准号:1177411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健
学科分类:A2210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